郑成功又称国姓爷、国姓,1647年起兵於南澳,取金门、厦门为基地,不数年即兼并福建、浙江沿海之反清势力,桂王(年号永历)封之为延平王。1659年在南京大败,精锐粮饷丧失大半,乃取台湾以为养兵之地。当时台湾为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所占有,由公司任命台湾长官治理。1661年4月30日,郑成功率师由鹿耳门港入台江,先攻占普罗民遮城(Proventia),围困热兰遮城(Zeelandia)。驻台湾长官揆一(Frederick Coyett)在热兰遮城西南之乌特勒支堡(Utrecht)失陷後,於1662年2月1日,与郑成功交换16条的备忘录,退出台湾。
郑氏三世
郑成功攻下台湾後,以普罗民遮城为承天府,号东都。以热兰遮城为王府。因积劳成疾,於6月病逝於热兰遮城。郑成功征台时,以洪旭、郑泰辅佐世子郑经留守金、厦,攻占台湾後,闻世子不伦,怒而令周全斌赴厦门杀世子,为洪旭等所阻。郑成功死後,在台将领黄昭等拥立郑世袭为主,洪旭等拥立郑经嗣位,并率兵入台靖乱,在台得郑泰与黄昭来往书函,疑其有异志,设计囚之,郑泰弟鸣骏乃率众降清,清军乘机攻金、厦,郑经不敌,1664年退守台湾,以谘议参军陈永华为宰辅,改东都为东宁,内兴文教,严治安,外结日本、英国,扩展海外贸易,充实国力,英、日等国称郑经为延平国王,或称东宁国王。对清朝坚持不薙发、不登岸,与朝鲜同为藩属国。并逐次收复金、厦诸岛,东宁维持康泰局面。
1674年清平西王吴三桂举兵反,靖南王耿精忠於福建响应,郑经应耿精忠之请,率师入厦门,连下漳州、泉州等七府。及清兵入福州,耿精忠投降,七府尽失,退守金、厦。1680年,海澄失守,郑经退返东宁(台湾),政事委任监国郑克。此後移居北园别馆,纵情享乐,1681年3月因坠马伤重不治。
郑经死後,权臣冯锡范与郑经诸弟发动东宁之变,缢杀监国郑克,拥女婿郑克塽嗣位。1683年7月施琅兴兵攻台,澎湖之役郑军大败,郑克塽为冯锡范所挟持、投降清朝。郑氏王朝亡。
东宁总制
郑氏建国,奉明正朔。郑经兴建明帝宗庙,请监军宁靖王朱术桂入居宗庙後殿,设监军府於宗庙北侧,国家有大议事,奉监军於上座。
郑成功入台之前,得永历帝允准,仿六部设立六官,六官之下设左右协理,为六官之副,协理之下设都事,处理实务。设察言司仿都察院,承宣司传令谕,储贤馆、育胄馆则仿翰林院,皆直属王府;入台之初及郑经嗣位前後,官制并未更易。後以陈永华为谘议参军处理国政,位在六官之上,为宰辅之任,谘议参军府遂成东宁王国之宰相府。1674年郑经西征,加谘议参军陈永华为东宁总制,留守东宁总揽政事。因郑经诸弟难以节制,1679年立郑克为监国,号监国世孙。及郑克塽嗣位,冯锡范以侍卫掌政,未设谘议参军、总制等职。
郑成功攻下热兰遮城,设为王府,士民称为王城。郑经移王城至府城隍庙(今台南市青年路)北邻,设别馆於台江沿岸与柴头港溪间,称北园别馆。谘议参军府与总制府设於府城隍庙之东,与王府毗邻,分理阴阳。
郑氏之地方规划,在郑成功入台之初,改赤崁地方为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府为承天府,下辖天兴、万年二县与安平镇。承天府治在今赤崁楼,天兴县治即入清後之台湾县署;万年县治土墼埕。郑经升二县为州,与承天府层级相同,设安抚司三,南路、北路、澎湖各一。府州治民,安抚司治军番。承天府仍治赤崁楼;天兴州移治新港社;万年州移治二层行。南路安抚司治兴隆庄,与万年州合称为南路(清初凤山县)。北路安抚司在佳里兴,与天兴州合称北路(清初诸罗县)。澎湖安抚司在妈宫,与承天府合称中路,即清初台湾县。
军事体系
郑氏军事体系,以五军戎政、五军戎务职级最高,唯五军戎政长驻舟山,并不能节制五军。五军戎务,又称戎政、五军,职位仅次於藩主,出任者皆元老重臣。唯洪旭之後无人递补,或由勇卫兼任。戎务之下设协理,为戎务之副手。
兵镇之编制,最大者为五提督,南京大败後仅剩前提督。郑经返东宁後废,其後时设时废。与提督同级之单位为军,为招抚鲁王所部而设。提督以下为卫、镇。卫为亲军,镇则非亲军。亲军卫镇初为亲丁镇,後陆续设戎旗镇,再分左右,1658年改名左右武卫,为设卫之始。同年又仿日本武士全身披甲而设置铁人部队,称虎卫。郑经时期增设勇卫、侍卫,以勇卫兵力最强。
非亲军镇营,以五镇系列之左右先锋最强,为主力兵镇。前锋称冲锋,後卫为护卫,预备队为援剿,皆有五镇。先设营後升镇者有五兵、五常、五行系统,未升镇者为二十八宿营,後改护卫五镇为宣毅五镇。郑成功南京大败後,新设镇营所剩无几。
特种镇营有马兵之北镇、铁骑镇,火器之神器镇等。郑成功东征後新成立之护卫镇,由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遗留之黑人佣兵「乌鬼」组成,手持步枪,守卫延平王府之兵镇。郑经西征时,因应需要而新设兵镇,唯时设时废,退回东宁时几乎完全废弃。
垦殖政策
郑氏时期垦殖之地分四种,称营盘田、官田、文武官田、私田。郑成功入台,颁布令谕八条,令各卫镇、文武各官与士民,圈地开垦,永为世业,唯不准侵犯土民与百姓现耕田地。卫镇营所开垦者,称营盘田,以收入充粮饷,不纳税。各卫镇於农闲时不忘武备,维护治安,监视平埔族社。卫镇之垦地称屯田,分南北二路,南路以观音山翠屏岩(今高雄县大社乡)为中心,北路以龙湖岩(今台南县六甲乡)为中心。主要屯兵卫镇,勇卫在龙湖岩,左右武卫、左右先锋分监新港、麻豆、萧壠、目加溜湾四大社,左右虎卫镇南北路。援剿左镇监视大武壠社。
官田为荷兰时期之王田;文武官田为郑氏宗党、文武官员及士庶招佃耕种,自收其租而纳课於官,余为个人所有或为衙署经费。私田系郑芝龙招募福建饥民来台开垦之土地,在八掌溪两岸,田租收入归郑氏所有,不在官府赋课之列,故称外九庄。
外贸政策
郑成功之父郑芝龙雄霸东亚海域,掌控丝绸贸易。郑成功继之,以贸易所得支应军需;郑经贸易西至波斯,北及日本,为东宁财政主要来源。郑克塽时期贸易亦盛,及克塽降清,部众远走广南另辟天地,即与贸易有关。
贸易组织有山五商、海五商。山五商总部设於江苏苏州,采购苏杭丝绸、瓷器与各地土产,运交总部设於厦门之海五商。海五商接货後交船,船将货出售,各至公库结账。船队分东西洋航线,东洋至日本、台湾、吕宋;西洋至南洋,远及波斯,征战时船只可改为战船。另有个商,向郑氏借款缴纳利息,贸易方式与山海五商、船队同。1680年郑经弃守金门、厦门後,清朝实施海禁政策,郑氏以贿赂、走私等法维系山海五商之贸易。
贸易对象,北为日本,南为南洋,西则英国。郑氏以山五商所获得苏杭丝绸换取日本银铜与武器,郑成功铁人部队虎卫之装备亦购自日本。郑经因琉球贡清船事件,中断对日贸易,然西征时已修旧好。
对南洋贸易主要为转运当地所产胡椒、檀香木等至日本,郑成功曾遣道明会士李科罗(Victorio Rlcci)持书前往吕宋(今菲律宾)劝降,造成西班牙驻马尼拉总督大杀汉人。郑经为扩大对日贸易,运东宁米至日本,而运暹罗米入东宁以补不足。又为招徕通商,曾行函各国。1670年英船至东宁,草定协议,英方要求自由贸易,郑经要求进口武器。1672年郑、英签订通商条约,英国在安平设立商馆。然双边贸易不太顺利,1681年英国撤出安平,双边贸易宣告结束。
郑氏三世之货币,以制钱「永历通宝」系委托日本铸造,故亦通行日本货币「宽永通宝」。银币则有福建通用之银锭,然主要流通货币为西班牙与荷兰之银元。
社会文教
1666年郑经从陈永华议建文庙,东为国学,设明伦堂,延师授课。西为圣庙,奉祀孔子与四配十哲之神位,为台湾文教之始。
郑氏时期流寓台湾之文士,有沈光文、沈佺期、王忠孝、郭贞一、卢若腾、李茂春等人。
郑氏时期所建之庙宇,除文庙外,尚有官庙、民庙并存者,为奉祀明朝守护神之玄天上帝;另奉祀教人忠义,又为商业神之关帝庙。仅设民庙者为祀送子观音、除魔去煞之观音庙、祀保身家康健之大道公庙,以及主祀东岳大帝之东岳庙等。
中文关键字: 郑氏三世 , 郑成功 , 东宁王国 , 东宁总制 , 屯田
英文关键字The Three Generations of Zhengs , Cheng Cheng-kung (Koxinga) , Dongning Kingdom , Dongning Zong Zhi , the troops’ cultivation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