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陈玛玲等的研究(陈2005,庆2005)指出,Saqacengalj的意思是凿石板的工具。此处也有大量石板屋结构遗留。石板屋结构成排地分布在成阶地状的缓坡上,遗址南沿处有一乾凅涧谷,北缘则面临一坡度较陡的谷地,似构成聚落的天然界线。在此主要遗址范围内,共有八十三个石板房舍结构。每个结构都依着山坡走向面东背西,依坡面阶地成排分布,共十二阶。排列者数目不一,少者有二,多者有十二。成排者往往又左右紧密相邻,共用侧墙。大小相异,最小有3.89平方公尺,最大有72.44平方公尺。除个别石板房舍外,另也包含前空地、平台、排水沟、平台边的小结构等。其中西北向有一结构,耆老指称其为头目家。另族人传说往昔连屋顶也由石板搭建而成,今於遗址结构上已无任何屋顶存留,无法断定此说真伪。除石板外,地面可见遗物极少,只有零星铁片与贝类,及数枚汉人制作的带釉陶片。另在所谓的头目家前方有一大型的标石,而东南方一结构的前墙,则倚着一人偶型石板,据族人说是祭仪乐舞时舞者所背负的。此外尚有些大块的臼型凹石被置於石板屋前庭,用途不明。沿着主要遗址以西陡坡向上而行,会抵达一有小沼泽的平缓坡地。沼泽北方有一小结构群,约有二十余个,族人称之为上小部落。据说该地为了望守卫的区域。
根据排湾族的民族志研究显示,排湾族的聚落模式有些共同特点,如石板房舍结构、座落平缓山坡地、背山面谷、房舍依山阶成排分布、房舍依山坡阶壁立墙、有平台与前庭依附等。本遗址之结构也有这些特徵。然而却未发现能标示社会阶级的附加建筑结构,如司令台、谷仓、头骨架等。然而在进一步对排湾族的家屋型态、空间概念、与族群的迁移史等议题的研究上,此旧社遗址都还有值得再深入之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