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民族知识 > 平埔族放蛊

平埔族放蛊
2011-12-03 09:24:10   来源:   点击:

    「蛊」是一种虫,本是无害无毒的,终其一生都躲在一种香气很浓郁的树的根部节瘤中。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只有某个时节打雷的时会醒过来,然後吸取身边树根的汁液後又回去呼呼大睡,直到隔年。而苗人会把这种虫从树根中挖出来,将几只一起放在瓦瓮中封起,然後开始打鼓,虫听到那种鼓的特殊节奏和频率以为打雷了,就会醒过来,但身边已没有树汁可以吸食,只好同类相残。

    不打架也不互相厮咬,只是各占据一个地方,彼此对峙,不久之後,就会有一只自知是最衰弱、能量最低的虫投降,此时其他虫一拥而上把那只虫吸乾,然後再度沈睡。过一段时间後,苗人再重复打鼓的动作,把虫们唤醒,直到剩下最後一只最强的,吸食所有同类的精髓之後成为王者,那就是「蛊」了。

    令人又爱又怕的平埔族巫师本身具有无穷的法力,可以催魂,替人治病,也可以害人性命,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放蛊术,至今仍先活地存在遗老的记忆中。

    平埔族传统巫术行为之一的放蛊,是一种念咒施法的行为,巫师选定特定的对象,如一棵树或一大片果园,以秘术施咒放蛊之後,非获得他的允许或解除放蛊,任何人动了放蛊物上的任何东西,便可能腹痛不止,严重者甚至因而丧命。放蛊的对象也可以针对人,相传某人因为被巫师放蛊後,便可能不吃不喝,直到瘦弱而亡……

    参考资料

    1. 《台湾民间信仰小百科(节庆卷)》P.110
    2. http://gpaper.gigigaga.com/ep_news.asp?n=1043183&p=ice1227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彩虹桥
下一篇:廿五挽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