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粿
2011-12-03 09:29:19 来源: 点击:
以前每逢过节,特别是冬至或过年时,都要挨粿(台语发音e-kóe)。挨粿的「挨」有磨之意。挨粿之前要先备米,让米事先浸泡一夜,或者十二个小时以上,再进行磨米的工作。挨粿的工作通常需要两个人,一个慢慢的分批将浸泡过的米连水倒进石磨中,另一个人则负责推动石臼,渐渐的米被磨成液体状的米浆流下来。如果要做菜头、芋头或南瓜等粿,就直接在米浆里调味,加入适当的食材,混合之後,放入蒸笼蒸熟即成。这类的粿所用的米大多是籼米。至於搓圆仔或做甜粿之类的粿,就要选用糯米,同样经过浸泡的手续,不过磨成米浆之後,要将它们装入厚棉布袋里,绑紧封口,加适当的压力如压石头,将水分压出做成粿粞(台语发音kóe -chhè),即糯米团,再加工,搓成汤圆、或调味或包入馅料,蒸熟成甜粿或菜包粿等。
参考资料
- 陈淑华。2009。《岛屿的餐桌-36种台湾滋味的追寻》。台北:远流。
- 王瑞成。1990-91。〈点心以及新春的食品〉。收於《民俗台湾》。第四辑 台北:武陵。
- 立石铁臣。1990-91。〈挨粿〉。收於《民俗台湾》第六辑。台北:武陵。
- 陈玉麟。1990-91。〈台湾传统美点制法〉。收於《民俗台湾》第五辑。台北:武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指法
下一篇:接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