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民族知识 > 捉迷藏(覕相找)

捉迷藏(覕相找)
2011-12-03 09:29:35   来源:   点击:

    覕,此字国语的读音为ㄇ一ㄝˋ。这是一句台语读音的衍伸字,台语是说『躲相找』,发音是『mi sho tsue』。

    这名词是一种孩童时期的游戏,有很多种说法。常见国语说法有,捉迷藏、抓迷藏、躲猫猫、鬼抓人、官兵捉强盗;台语说法有,咪狗鸡、捉盲盲、躲相找、踢铜贡仔。

    捉迷藏的由来是古时候宫中嬉戏时皇帝与贵妃的娱乐活动,据《琅环记》记载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常於皎月之下的宫苑广地上,以锦帕蒙住眼睛摸捉住对方;杨玉环常常捉住唐玄宗,而玄宗很难捉到玉环,因杨贵妃动作轻捷,玄宗即使碰到了也被她溜滑掉,引得宫人拍掌大笑。这项古时的宫廷嬉戏,逐渐发展流传下来成为一种普遍的儿童游戏。

    躲猫猫又称猫抓老鼠,是由猜拳猜输的人扮猫去抓出扮老鼠的人;迷藏本来是指藏在令人想不到的地方,後来转变成一个人在寻宝或是扮鬼的去找人。之所以是躲猫,是因为早期农业时代有些地方会养猫抓老鼠,所以用猫鼠来比喻此游戏,比较接近日常生活

    还有比较台湾式的游戏玩法─踢铜贡仔,因台湾那时处於农业社会,常常会有一些美援物资,因此会有一些铁罐奶粉。小孩子便拿来应用於游戏中,一开始也是由猜拳决定谁当鬼,并且鬼的地盘会放置一个铁罐,然後孩童们在规定范围内开始躲藏,当鬼的孩童从一数到大家订定的数字,数完开始找寻躲藏起来的同伴,尚未被找到的孩童会趁着鬼没注意到,偷偷跑出来把铁罐踢倒,赢得游戏的胜利。

    参考资料

    1. 网路、家中长辈口述、个人经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按摩
下一篇:推做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