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饭
2011-12-03 09:36:08 来源: 点击:
以前,台湾过年,大年初一、初二甚至到初三,都不煮饭。除夕那天会煮一大锅的饭,接下来的几天就不断将这锅饭蒸热来吃。这锅从除夕夜留下来的隔年饭,也就是剩下来的饭,它既是「有余」、富足的象徵,同时因为台语的「剩」与「春」同音,「剩饭」成了「春饭」也有春天来临的寓意。「年饭,金银米为之,上插松栢枝,缀以金钱枣粟龙眼香枝,破五方後,复始去之」宋代的《燕京岁时记》里的「年饭」就是「春饭」。台湾遵守传统习俗的家庭,也会在除夕夜,用小茶杯装两杯饭,上头插上叫做「饭春花」的纸制花,供到神明桌上,一直到初五以後才撤下来。「饭春花」就是「长春花」,也叫做「金盏花」或「金钱花」。日治时期的民俗学者吴槐说,它不只是装饰,「饭春花」的「春」字台语发音除了同样有「剩」(余粮)的意思,还有「伸展」之意。因此,一碗插着「饭春花」的「春饭」,便有步步伸展,春青永续,永远长寿的意义。同时,传说撤下来的「春饭」,一部分混入新饭中,一部分混在饲料喂家畜,可保一整年顺利,人畜无灾殃。
参考资料
- 陈淑华。2009。《岛屿的餐桌-36种台湾滋味的追寻》。台北:远流。
- 福原椿一郎。1990。〈民俗种种〉收於《民俗台湾》第一辑。台北:武陵。
- 吴槐。1990。〈新旧年年终年初行事考〉。收於《民俗台湾》第三辑。台北:武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易卜
下一篇:东山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