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度
2011-12-03 09:36:25   来源:   点击:

    台湾的普度分为公普和私普,公普是地方寺庙举行法会,聘请僧侣或道士作法施放焰口或铁罐、普度孤魂野鬼。此外,各同业、氏族也会聚集市场、车站、工寮举行普度。私普是指各行各业自行协调一天聚集普度,而民间在自家门口摆设祭品进行祭仪,则称为家普。公普形式接近佛教盂兰盆会,私普祭典则是道教中元节的形式。

    佛教的盂兰盆会是根据「盂兰盆经」目连救母的故事演绎而成。据传目连因母亲生前罪孽深重,死後被打入地狱受刑,目连盛饭供养,不料食物入口即化为火焰,後释迦牟尼佛教其罗列百味供飨十方僧众,目连依指示於七月十五作盂兰盆,置物盆中普施僧众贫民,终於救出其母脱离饿鬼界。目连救母的故事早已流传民间,敦煌变文中已有目连救母俗讲,宋代《东京梦华录》也有目连杂剧的演出,至今台湾民间丧事仍有演出目连戏,其用意乃在劝善教孝。孤魂野鬼的祭祀是基於悲悯之情盂兰盆会普施众僧的仪式,後来演化成普度饿鬼的习俗,再与道教中元地官赦罪信仰融合,就形成中元普度,对象也变成孤魂野鬼。

    中元普度的对象是孤魂野鬼,因此仪式也与一般祭典不同,普度时供桌须摆设在门外,不可「请鬼入厝宅」,桌下放置一盆清水,盆上覆盖毛巾,并备发梳、镜子、春仔花、白粉等供好兄弟梳妆打扮。

    中元普度基本上是为了抚慰亡灵祈求平安,它出自对无主孤魂的怜悯之心和对鬼魂的怖栗之情。从民间对普度的慎重,显现台湾民众对孤魂野鬼的同情心和恐惧感。

    七月是鬼的暑假,一切驱鬼除煞活动如暗访、出煞、开庙门等仪式都必需禁止,避免伤及无辜。台湾各地以往自七月初一起,每天都由各村里轮流举行普度,其用意在使孤魂野鬼天天都可以享受民众奉祀,而民众也趁此机会宴请亲友轮流请客。至1952年政府提倡节约拜拜才将普度仪式统一在7月15日。

    7月15日是中元节,它是由佛教于兰盆会和道教中元节融合而成的民间信仰。中元节也是台湾民间三大节日之一,当天傍晚家家户户都在门口、庭院摆设香案,祭拜老大公、好兄弟,其规模之盛大祭品之丰盛不下於农历过年,台湾俚语:「七月半鸭不知死活」正说明中元普度之盛大。

    中元普度旨在祭鬼,因此祭祀方式也与一般祭祀不同,中元普度祭品之丰盛为所有年节之冠,祭礼时间也最长,通常要烧三巡香才能完成祭仪。

    在祭品方面,糕子是应节食品可供老大公带到阴间充作乾粮,其他特殊祭品如春仔花、白粉、梳镜、毛巾、脸盆水等是要供好兄弟们梳洗装扮,而在一般祭典中所没有的如香烟、生姜(代表山珍)、盐(象徵海味);焚烧的则是经衣和冥纸,经衣是鬼魂所穿的衣服,冥纸或称银纸是鬼魂专用的钱币。

    除一般私人祭祀之外,地方上的寺庙则由各村里逐年轮流举行「公普」,轮值村里称为「着谦」,如逢家中守丧则不摆香案而以长板凳祭拜好兄弟。鬼月祭鬼活动以初一、十五和月底三次最盛大,整个祭鬼仪式一直延续到八月初一零时「抢孤」之後方告结束。

    参考资料

    1. 台湾民俗文化研究室网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易筋经
下一篇:东港迎王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