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2011-12-03 09:36:34   来源:   点击:

    农历新年节庆。农历正月初一是新年,但春节活动大多持续到初五,称为新正,或称新春,代表一年的开始,有各种习俗增添热闹喜气;农业社会甚至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後才算完全过完新年。1897年(光绪23年)刊行的《安平县杂记》:「正月初一日为元旦,岁首云先一日,家家户户买备糕饼、茶、鲜花金香烛炮(炮即爆竹,俗曰大炮、连炮)。是日黎明,大家点灯结彩,焚香点烛,燃金纸,放爆竹,男妇老幼均盛装华服,拜祖先神祗;然後序次行祝贺礼焉。早饭後男幼出门,造谒亲朋戚友,互相拜覆,曰『拜正』。或有到庙行香者。初二、初三亦然。此旧历新年祝贺之礼也。」

    春节的礼俗,自农历12月16日「尾牙」,或24日「送神」开始,家家户户除旧布新,准备过年。除夕日,大门贴上新春联,备妥丰盛的年菜,各色菜肴都有含意:鱼象徵年年有余,菜头代表好采头,长年菜代表长命百岁等。围炉吃团圆饭,晚辈向长辈磕头、说吉祥话,长辈则以红包致赠,称为压岁钱。而後各家守岁,通宵达旦。午夜子时一过,即拜天公、祭祖,烧寿金、刈金,燃放炮竹,迎接新的一年,称为「开正」,之後才就寝。

    天亮後,换上新衣服,亲友互相拜访,祝贺新年恭喜、恭喜发财,称为拜年,或称「贺正」、「行春」。这时,厅堂供桌上要摆上柑塔(柑橘叠成塔状)、年糕、发粿和春饭,春饭上插春花(或称饭春花,用红纸制的纸花),有年年春的含意。春字的河洛语发音和「剩」字相同,因此不仅代表「一年之计在於春」,也有富贵有余的寓意。亲友登门拜年时,主人以花生仁、红枣、冬瓜糖等甜料、甜茶相待,俗称「食甜」。彼此间也要互道吉祥话,如「食甜甜,乎(给)你生後生(子息)」、「老康健,食百二(长寿)」。亲友若带着孩童向主人拜年时,主人则致赠红包,做为新年的见面礼。在新年这天外出,也有先占卜吉利方向,朝吉利方向起步出门,以求诸事顺利。也有很多人到寺庙烧香礼拜,祈求一年的好运道,称为「行香」。

    为求吉利,春节期间有许多禁忌,例如多说吉句,避免「死」、「衰」等不吉利的话语;不与人吵架、打架;父母不可打骂小孩;忌打破碗盘,如不慎打破,须用红纸包妥,待初五後丢弃,同时念吉句「撞破瓷,钱银一大堆」,以化凶为吉;忌扫地、倒垃圾,以免家中钱财、福气外流,待初五时才可以开始清扫等。

    初二,出嫁女儿回娘家探亲。初三,俗称「赤狗日」,此日不宜外出,也不宜宴请宾客;或者传说这天是老鼠娶亲之日,因此须提早入睡,并在家中撒盐、米,称为「老鼠分钱」。初四,接神,12月24日送神後,诸神在这天下降回到人间,因此各家须准备牲醴、果品、甜料等供拜接神。初五,称为「隔开」,撤去柑塔、年糕、发粿、春饭、甜料等,开始打扫,恢复日常生活。而商家大多在这天开市,大放鞭炮,也称「接财神」。

    中文关键字: 新年 , 除夕 , 拜年 , 压岁钱

    英文关键字Lunar New Year , Lunar New Year's Eve , Lunar New Year's Greetings , red envelope full of New Year's money

    参考资料

    1. 黄纯青、林熊祥主修。1983。《台湾省通志稿》。「中国方志丛书台湾地区」64。台北:成文。
    2. 吴瀛涛。1974。《台湾民俗》。台北。众文。
    3. 刘还月。1986。《台湾民俗志》。「台湾风土全集」A1。台北。时报。
    4. 李秀娥。2004。《台湾民俗节庆》。「台湾民俗艺术」16。台中。晨星。

    延伸阅读

    1. 刘还月。1989。《台湾岁时小百科》。台北。台原。
    2. 杨玉君。1995。《过年》。「中国节日丛书」10。台北。文建会。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东港迎王祭典
下一篇: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