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起源现已无法考证。古人发明风筝主要是为怀念世故的亲友,所以在清明节将慰问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风筝上,传送给死去的亲友。
最早出现的风筝是木材做的,文献「韩非子」曾记载「哲人墨翟,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昇天空...」(约纪元前 300 年左右),到东汉蔡伦发明造纸後才有纸风筝出现,因此可推断风筝已有2000年以上历史。
正史中也有关於风筝的记载,时间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梁武帝被候景围困,曾放风筝向外求援,据南史卷八十「候景传」中所述,梁武帝萧衍大清三年(西元 549 年)时,候景作乱,叛军将武帝围困於梁都建邺(即今南京),内外断绝,有人献计制作纸鸦,把皇帝诏令系在其中,当时太子简文在太极殿外,乘西北风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军发觉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从此衰微灭亡。
风筝和纸鸢是有分别的。所谓「风筝」是指在空中能发生像筝弦的声音;至於「纸鸢」则为哑鸟,只飞不鸣。风筝是在纸鸢背上系上一条弓弦或在纸鸢头部按一个风笛,当升空以後,强风通过笛或引起弓弦颤动,就会奏出鸣鸣声音。普通纸鸢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五代时,北朝齐宣帝也用风筝载人为乐。「北史」记载齐宣帝是利用天牢里的死囚乘坐风筝,让他们「以蓆为翅,从台飞下」,供齐宣帝娱乐。这些死囚如果完成皇帝心愿,罪刑可获得赦免。
清李涣曾编过一部名曲「风筝说」,记载一美一丑的姊妹詹妍、詹强和风筝的故事。两姊妹分别在风筝上题了诗句,然後把风筝放掉。後来拾到断鹞的两位男士前去求亲,终於促成两对美满姻缘。
现在时代一切讲求速度与效率,无论市面售卖或外销风筝早已看不到纸制品,便宜的用塑胶制,稍贵的用尼龙布制,仅有中、小学生工艺课仍用纸,因为纸较方便便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