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研院技术研究院(2000)台湾温泉水资源之调查及开发利用,共62页。
- 宋圣荣、刘佳玫(2003)台湾的温泉,共208页。
- 陈肇夏(1989)台湾的温泉和地热,地质,第九卷,第2期,第327~340页。
- 何春荪 (1986) 台湾地质概论,增订第二板。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共163页。
- 林启文、林伟雄 (1995) 三星地质图幅说明书。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图幅第十五号。第13~14页。
- 曾长生 (1978) 宜兰县清水及土场地区地质及地热产状,台湾石油地质,第十五号,第11~23页。
- Chang, L.S. (1974) A biostratigraphoc study of the so-called Slate Formation in Taiwan based on small formation: 4. Northermost part of the Central Rang: Proc. Geol. Soc. China, 19, 71-77.
- Chung, C.T. and Kanno, S. (1975) Tertiary formation and th
(1)地理位置:隶属於宜兰县大同乡英士村,梵梵温泉位於梵梵溪谷中,亦即中横宜兰支线附近,距离北部横贯公路东段起点百韬桥仅2.5公里,距离太平山的门户一土场约5.9公里。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量测本温泉的地理位置,其经度为121°31’18”,纬度为24°37’00”。
(2)地质概况:本温泉出露於五万分之一三星地质图幅(林启文、林伟雄,1995)内的四棱砂岩,此岩层出露於梵梵溪下游的岩性以细粒至粗粒的厚层变质砂岩为主,夹变质砂岩与硬页岩之薄互层,偶含有炭质硬页岩,而梵梵溪上游则以厚层变质砂岩与薄层硬页岩之互层为主,偶为复合状厚层变质砂岩。在牛斗桥及以南的公路边,出露者为浅灰色厚层致密中至粗粒变质砂岩夹薄层硬页岩,或变质砂岩与薄层硬页岩之互层。本岩层根据张丽旭(1973)在北部横贯公路四棱砂岩的露头上发现四个地点含有孔虫化石,及锺振东与菅野三郎(Chung and Kanno, 1975)於本岩层中黑灰色页岩发现的贝类和有孔虫等化石,判断此岩层年代应为渐新世至始新世(何春荪,1986)。
(3)温泉泉质:梵梵温泉泉质清澈透明,适於沐浴,水量虽不丰,但终年不竭。泉温约60℃,pH为6.5~7。温泉水中氯离子(Cl-)浓度平均值约为1.2ppm,硫酸根离子浓度(SO42-)平均值约为52.9ppm,钠离子(Na+)浓度平均值约为326ppm,钾离子(K+)浓度平均值约为34.8ppm,钙(Ca2+)离子浓度平均值约为3.6ppm,镁(Mg2+)离子浓度平均值约为9.2ppm,碳酸氢根(HCO3-)离子浓度平均值约为707ppm。
3-1根据温泉酸硷值(pH值)分类:本温泉属於中性温泉。3-2根据温泉温度分类:台湾温泉出露地表的温度若在50℃至74℃之间,称之为中温温泉,本温泉即属之。
3-3根据Piper diagram分类:利用温泉水中主要元素的含量予以分类,属於中性碳酸氢钠泉。所谓Piper diagram是利用水体中主要阳离子─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和镁离子─含量的百分比及主要阴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含量的百分比,大致上可将水体分为三大类型,即为氯化物泉、硫酸盐泉、碳酸氢盐泉。再依据水体的酸硷值和各离子间含量的多寡,可再细分为九大类型,即为碳酸氢钠泉、碳酸氢钙钠泉、硫酸盐碳酸氢钠泉、氯化物碳酸氢钠泉、酸性硫酸盐泉、中性硫酸盐泉、碳酸氢钠氯离子泉、酸性硫酸盐氯化物泉、中性硫酸盐氯化物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