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原住民族分部及介绍:http://www.tacp.gov.tw/intro/nine/nine.htm
- 原住民博览:http://www.museum.org.tw/view06.html
- 国民小学原住民乡土文化敎材:http://arts.nthu.edu.tw/NewWww/Exhibition/1996-12-09/Tribes/Paiwan/
- 原住民地区资讯网:http://tourism.pu.edu.tw/nativetravel/web/abo/Paiwan/Paiwan_4.htm
排湾族发源於北大武山,分布於中央山脉南端及东部海岸山脉的南端,目前居住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山区,人口约六万多人(1989年)。早期日本学者将地缘相近的排湾、鲁凯、卑南合称为「排湾群」,後来才区分为现在的三族。排湾族又分为拉瓦尔群(Raval,北排湾)及伏主勒群(Butsul)两大系统,排湾族人口集中屏东县,以来义乡人口最多。
●文化
排湾族的社会阶层是建立在土地制度和长嗣继承上。
(一)世袭的阶级制度
任何一个头目,对於自己家族的起源总是一再强调,目的是在彰显家族或个人的地位,如太阳之子、陶壶的後代、百步蛇的後代等等的传说。贵族与平民的起源来自不同的神话传说,更确定了阶级的世袭性。
和鲁凯族相同,排湾族有严格的阶级制度,大致上分为头目(mamazangilan)、贵族、勇士、平民四个阶级,世代相承,各司其职,其中贵族又因与头目的关系亲疏分为二~三个等级。
头目是一个部落的统治者,也是精神支柱的象徵,属下的子民为其耕作,并将收获所得纳税予头目,土地及其他经济资源掌握在头目手中,平民以租赋取得建屋土地、山田及在猎场中渔猎的权利。贵族阶级由於享有优势的经济地位,因而将其精力投注於雕刻,刺绣,编织等工艺制作,因此产生了许多精致的生活用品,所以排湾族的艺术很有名,尤其是石雕、木雕和织布(织绣),而门前立柱上的雕饰也象徵着大头目或小头目的权势大小。
贵族以同阶级间的联姻为理想的婚姻形式,并可藉由婚姻关系扩展自我的领地。另外,阶级低的族人也希望能与比自己阶级高的人结婚,藉以提升自己的阶级。另一方面,排湾族在姓名的选用上都依阶级的不同而有一定的范围。
排湾族有刺青之习俗,依社会阶级的认知不同,各家族有特定的刺青花纹,通常女子刺青在手背、小腿上,男子刺青在前胸、手臂、背部上。这是某些家族特有的权利,与泰雅全族的刺青习俗意义不同。
(二)长嗣继承家产、两性平权的社会
阶级制度为世代所承袭,排湾族是个两性平等的社会,家族的财产、权利出长嗣继承。其余的兄弟姊妹於结婚後搬出本家,另立家屋、家名。因此许多部落出现了女性的头目掌理部落的决策事宜。
●服饰
每一个人的图案都不一样,也表现了排湾人的创造力与凸显自我美感的独特性,而这是他们对自我族群的骄傲与自信。头目与贵族享有装饰上的特权,例如酷似百步蛇纹的雄鹰羽毛、高贵的琉璃珠、特殊的图案(人头纹、百步蛇纹)。目前,服饰上头目专属的图纹已经开放,倒是头饰上的专利还被许多部落所遵守,不敢踰越。
●饮食
排湾族的基本生计以山地旱田农业为主,兼事狩猎畜养与山溪捕鱼。生产的目的除自用外,一部分作为缴给贵族的租税。农作物以小米,芋头为主要粮食作物,其他还有花生,树豆,甘薯等。
●祭典
(一)祖灵崇拜
雕刻的祖像,依聚落不同而略有差异。家屋内大型的祖灵像雕刻,则反映了排湾族人对祖灵的崇拜。通常,家里中柱的雕像是最神圣的地方,放置了许多贵重的物品如陶壶。也挂着刀、兽骨是英勇事蹟炫耀的表徵。
(二)重要祭典:
(1)收获祭(Masarut):排湾语的意思是「过一个年」。其本意是感谢神灵的眷顾,并做为一个年度的终止或开始的分界。主要是由祭师主持祭仪,并将收获的小米入仓,选播种用的小米,吃新米等活动。
(2)五年祭(Maleveq):传说排湾族的先祖到神界向女神学习祭仪以祈求五谷丰收,同时学习农作的种植以及头目婚礼的仪式等,并和女神约定,在一段时间内以燃烧小米粳为记号,请神降临人间,接受人类的献祭。
五年祭一般自十月十八日开始进行,十月廿五日结束。除祭拜鬼神、驱逐恶灵、避邪祈福等仪与歌舞、宴食外,以最後一天的竹竿刺球活动最是高潮。排湾族另一项较重要之祭仪为每年农忙後七月举行的收获祭,鹿祝一年来的五谷丰收、狩猎丰盛。除祭祀祖灵,歌舞联欢外,有时也举办民俗活动如荡秋千、刺球、射箭、顶上功夫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