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知识 > 道教斋科醮仪的演变

道教斋科醮仪的演变
2012-08-03 16:11:36   来源:   点击:

      道教科仪中的修斋奉诫原出古代《周礼》,凡祭祀上天、祭祖及婚礼敬告祖先之前,都需遵守戒、洁身等习俗。张道陵的《正一盟威秘箓二十四阶品》,开创了道教斋戒受箓的入道仪式。

      东汉起,凡加入道教的基本条件由遵守斋科道戒开始,弟子接受其师的符箓后,向天地发誓,愿意遵守诫约。南北朝时期道教加强了诵经消灾、祈愿仪式;建立了严格斋法仪范。

      西元二到五世纪,中国内部动荡不安,本土道教面临极大的考验。北魏太武帝时(423-452)寇谦之为适应鲜卑拓跋氏和世族门阀的需要,增添了一套繁杂、完备的斋科仪范。同时期,南朝刘宋,道士陆修静重新整顿道教组织、教义,并增添仪式。

      道教科仪演变至唐朝,除常用的受箓仪、斋仪之外,又增加了醮仪。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西元721年)正式下诏:在两京及诸州置玄天帝庙一所,每年依道法斋醮。

      在《正统道藏》中,有关科仪的内容大多收藏于:洞玄部戒律类、洞玄部威仪类、洞神部戒律类、洞神部威仪类及正乙部,然道教科仪种类繁多,其形式随着时代变迁有所不同。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为:斋戒→科戒经箓→斋仪→醮仪。

      道教科仪的种类有很多,不同科仪发挥不同的意义与功能,总结规仪制订的目的有下: 一、 道教制订诫规方面,消极的作用在禁止人们作恶,积极作用则为入道的象征。二、 在斋醮仪式方面,具有敬天、酬神以及忏悔的意味。

      道教举行任何科仪,皆以洁净己身的斋戒做起,透过本人身心的洗涤,同时影响祖先,并普及于宇宙间充斥的生灵。基本上,斋仪是透过神志灵明与虚空、九玄七祖的交感,达到宇宙共振的效果,以己身的命运和与自己相关的家人亲族交织成命运共同体。

相关热词搜索:道教 斋科 醮仪 演变

上一篇:天灾人祸时统治者的宣示
下一篇:道教对疾病的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