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总结及对策

2021-02-11 17:02:34 作者: 校本培训总结

新课程施行以来,校本训练已经成为校本教研中一种比较常见而又有用的教研办法。一般情况下,校本训练是由校园教研处或教育处的分担行政或在教科研方面比较有经历的教师来组织展开的。但是,在校本训练中,不少教师都有一种被训练或朴实拿点继续教育学分的感觉。在这种思维的辅导下,天然就缺少了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训练办法或训练内容上缺少以下“四性”

一是缺少针对性据了解,不少校园都喜爱在两个学期的开学前组织半响或一天的校本训练,然后在开学后再组织两到三次次就算了。至于训练的内容方面却很少考虑是否有针对性,对训练的意图往往不行清晰,很少与校园的教科研作业或讲堂教育改革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往往是一些大而空的训练。所以,有时候教师们如同只是敷衍式或使命式的训练。久而久之,教师也只好带着一种被训练的心态去参与,横竖心里想着拿点继续教育的学分就是了。明显,这样的校本训练是达不到预期意图的。

主张校本训练必须加强针对性,依据校园与教师开展的需求而规划详细的训练内容。缺什么就训练什么,什么最急迫的就先训练什么。训练内容不在乎多,与其务虚不如务实,要充分表现其必要性和针对性。关于校园来说,最重要的仍是要加强对一线教师的训练,尤其是与教师讲堂教育密切相关的训练。

二是缺少体系性因为训练部门对校本教研缺少体系的考虑,因而在训练内容方面往往缺少体系性,训练专题之间缺少连贯性,所以往往是一次性的训练。对训练的主题未能得到进一步的拓宽和深化,只是停留在一种一知半解的状况或似懂非懂的感觉。当下一次训练时,基本上就忘记了上一次的训练内容了。

主张校本训练要表现体系性,体系规划,体系训练。从微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从知道到操作。一般来说,一个主题的训练要经过系列的训练才干真实完结,一次性的训练是不透彻的,所以作用也是不明显的。

三是缺少层次性校本训练一般是全员性的一种训练,不管是什么训练都要求整体教师参与。作为一所校园来说,不同层次的教师是需求不同层次训练的。但因为缺少全盘考虑,往往停留在通识训练这一层面。因为缺少层次性,所以教师感觉收成不大,天然就慢慢地失去了参与训练的爱好和热心。

主张校本训练要重视层次性,依据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组织不同的训练。一是要考虑不同层次的目标(如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等),二是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内容(如教育技术、教育策略、课题研讨等),三是要考虑组织不同层次的主讲教师来训练(如校级、区级、市级、省级等)。

四是缺少实践性性不少校本训练都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学习和知道,但往往缺少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操作性辅导,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训练往往让教师觉得没有多大含义。为此,训练完毕后训练的内容便成为海市蜃楼,未能让教师真实感受到训练的价值地点。

主张校本训练的底子意图在于转变观念和辅导讲堂实践,训练学习终究要表现在教育行为的执行上。理论训练当然重要,但经过实践来查验理论的可行性则更为重要。实际上,现在教师缺的纷歧定是理论或理念,而是如何将先进的理论或理念与讲堂教育实践交融在一起的操作攻略,也就是说最缺的是详细操作的途径、程序以及办法。为此,训练者必须在操作层面上为一线教师供给切实可行、行之有用的操作训练。

标题:校本训练总结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