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立嗣问题考论从一个侧面看孙权与世家大族的斗争

2020-08-11 20:54:39 作者: 孙权立嗣问题

  [3]《三国志》卷五九《吴书·孙登传》。

  [4]《习学记言序目》卷二八“《三国志·吴书·孙登传》”条。

  [5]《义门读书记》卷二八“《三国志·吴书·妃嫔传》”条。

  [6]《三国志》卷五○《吴书·妃嫔·孙权步夫人传》。

  [7]《义门读书记》卷二八“《三国志·吴书·妃嫔传》”条。

  [8]《三国志》卷五九《吴书·孙霸传》。

  [9]《三国志》卷五九《吴书·孙和传》注引殷基《通语》。

  [10]据《三国志》卷五○《吴书·潘夫人传》,潘氏“父为吏,坐法死。夫人与姊俱输织室,权见而异之,召充后宫。”后潘氏生子亮,立为皇后,“性险妒容媚,自始至卒,谮害袁夫人等甚众。”孙权在婚姻上根本不讲门第礼法,与曹氏父子“立后以贱”相同,皆是寒门家风的表现。对此,拙文《论孙权父子之“轻脱”》有详细考论(刊于台湾《汉学研究》2003年上半年刊,本书收录),敬请参阅。

  [11]《三国志》卷五○《吴书·吴主权王夫人传》。

  [12]《三国志》卷五○《吴书·孙亮全夫人传》。

  [13]《通鉴》卷七四正始六年胡注。

  [14]《三国志》卷五二《顾雍传》及《孙和传》注引《吴录》。

  [15]姚信,《三国志》无传,事见《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孙和传》,《晋书·儒林·范平传》、《陈书·姚察传》及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等。

  [16] 见《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

  [17]《三国志》卷五七《吴书·吾粲传》。

  [18]《魏晋南北朝江东世家大族述论》第42--44页,台湾文津出版社1991年。

  [19]《三国志》卷五二《吴书·步骘传》。

  [20]《三国志》卷六○《吴书·吕岱传》。

  [21]详参唐长孺先生《东汉末年的大姓名士》的有关考论,辑入《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0年版。拙文《汉晋之际江南土著大族与侨寓士人的冲突与合流》一文补充了唐先生的有关论证,刊于《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第一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22]详参陈寅恪先生《书〈世说新语·文学篇〉钟会撰四本论始毕条后》一文有关汉晋之间社会政治变迁的精辟论述。该文辑入《金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23]据万绳楠整理《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陈先生根据《三国志·孙坚传》所载“坚世仕吴,家于富春”,认为“孙氏为江东地区不以文化见称的次等士族”,故孙吴“与魏、蜀施政之道不同,与西晋的施政之道近似”,“究其原因,便在于孙吴统治者的社会阶级与魏、蜀不同,而与西晋相同。”(见该书第29--30页,黄山书社1987年版)陈先生对孙氏之阶级的推断可以商榷,孙氏出自寒门,与司马氏大异,而与曹氏同。至于《三国志.吴书》所载之家世,田余庆先生在《孙吴建国的道路》一文中已有所辨析,他指出陈寿修《三国志》,吴史依韦昭所修吴史,而昭生于吴,故不得不有所修饰。这可以补正陈先生的论点。又,方诗铭先生在《三国人物散论》之三七“轻狡之徒孙坚”条中也有相同的考证和看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请参看。

  [24]《三国志》卷四六《吴书·孙坚传》注引《王氏谱》。

  [25]《孙吴建国的道路》,刊于《历史研究》1992年第一期,辑入《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1993年版。

  [26]《三国志》卷五七《吴书·陆绩传》。

  [27]《三国志》卷五九《吴书·孙登传》。

  [28]《三国志》卷五九《吴书·孙和传》。

  [29]宋人洪迈《容斋随笔》卷八“人君寿考”条指出,汉、晋、唐及三国、南北朝、五代,共有百三十六国君,唯汉武帝、吴大帝、梁武帝、唐高祖、唐玄宗五人长寿,然五君皆不以善政终,故论曰:“然则五君者虽有崇高之位,享耆耋之寿,竟何益哉!”

  [30]《义门读书记》卷二八“《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