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丹有勇有谋,指挥战斗总是在阵地的最前沿
裴周玉将军说:
“我们来到一团前沿阵地,听取了黄光明团长,王再兴政委汇报敌人的情况与我军战斗态势后,同一团首长研究了战斗部署。这时已快中午了,刘志丹又提着望远镜,向阵地的最前沿走去。我们气喘吁吁地跟着往山上爬,一直爬到距敌不到百米的一个小山包上。这个长不到100米,宽不到30米的光秃秃的小山头,和敌人占领的山头相对峙,中间隔着一条小溪,小溪的西头和黄河汇合处的南边就是三交镇。我们所在的那个山头是敌人火力压制的重点之一,上面无任何工事和隐蔽物,我们只好爬在山头棱坎下观察敌情。从这个山头上看去,镇上房屋巷道都历历在目,敌人的来往活动隐隐可见,我方的战斗进展也都看得很清楚。
“刘志丹爬在山顶上,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地观察敌情,我和警卫员几次劝阻说:‘这样危险!’但刘志丹非常兴奋地说:‘小裴,你看这个山头不是一个理想的观察所吗?’刘志丹把所观察的敌情与部队战斗进展的情况,让通讯员一一通知一团,并告诉他们应该采取的攻击手段与措施。而后,他坐在地上拿出小本子,把前线战斗情况给宋政委写了一封信,让通讯员跑步送回军指挥所去。通讯员临行时,刘志丹笑着嘱咐说:‘你告诉宋政委,过了中午,请他进三交镇去喝胜利酒。’
“正当部队打开通往三交镇道路的时候,敌人的一挺机枪,迎面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刘志丹伏在山头上的一个棱坎后面,一手撑着地,一手拿着望远镜,观察了一会儿对我说:‘特派员,你看见了吗?机枪是从小庙旁边那个碉堡里打出来的,等会儿部队冲上去一定把它夺过来,带给陕北根据地人民做纪念。’我回答说:‘好,一定夺过来,敌人活不了几个钟头啦!’”
正在指挥战斗的刘志丹,胸部突然被敌人的机枪击中,裴周玉一把抱住了他
裴周玉将军说:
“刘志丹在前沿阵地上看到阵地情况,有的连队成排或几十个人向敌人一个碉堡发起冲锋,但都被敌人火力阻击而不能奏效,战士们的伤亡很大,他还看到黄团长亲自带领一个排向敌堡冲锋。于是,刘志丹把参谋叫到跟前,要他马上去转告一团,不能光凭勇敢蛮拼,要讲究战术,以最小的代价,夺取更大的胜利。参谋领受任务后,即刻向前飞跑而去。这时,山包上只剩下刘志丹、警卫员和我三个人了。
“我们迎风站在高处,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动静,密切注视着战斗的进展。突然,敌人的一挺机枪射来一梭子弹,正好射中刘志丹的胸部,他两手往胸前一抱,踉跄着要跌倒下去。我见此情景心里猛地一惊,赶快跑过去把他抱住,急忙喊道:‘警卫员,快去叫医生。’子弹是从刘志丹左胸部穿过去的,碰着了心脏,伤口处流血很少,他穿的土灰色棉军衣的左胸,只见有个枪弹打穿的洞孔。当时,他的面色变得蜡黄,呼吸极度微弱,昏迷过去。我急忙把刘志丹抱到山坡后边,找个隐蔽平坦的地方放下。
待了一会儿,他神志略微清醒,睁开了眼睛,环顾了一下四周,想用双手撑着身体坐起来,用劲抓住我的手,以极微弱的声音说:‘让宋政委……指挥部队,赶快消……灭敌人……。’只见他嘴唇动了几下,但再也听不见声音了。医生赶到时,刘志丹军长已完全停止了呼吸。”
刘志丹遗体由裴周玉护送到达三交镇,然后通过渡船被运回陕北
裴周玉将军说:
“根据宋任穷的指示,我负责护送刘志丹的遗体到达三交镇,民运科长刘国粱负责购买了几块木板,制作了一具简易棺材。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我将刘志丹遗容上的泥土擦洗干净,整理了他随身穿戴的衣帽,才把遗体抬进棺材,钉好棺材盖,运抵黄河渡口。晚上12点,从河西来的渡船到达三交镇,我们将刘志丹遗体抬上渡船。几百红军指战员,最后向刘志丹告别,渡船悄悄地向黄河西岸苏区划去。
“黄河在咆哮,怒火在燃烧。大家怀着为军长报仇的满腔怒火,向敌人发起了猛烈进攻,攻克了三交镇,为军长报了仇。
“5月2日,方面军首长下达西渡黄河命令。红一方面军东征,是一次战略性的进攻。在山西历时75天的作战,歼敌7个团,俘敌4000余人,缴枪4000余支,扩大新兵8000余人,筹款300余万。”
“为纪念刘志丹烈士,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并在城北建有刘志丹陵园,里面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的题词石刻。”
1972年,周总理与裴周玉又谈起了刘志丹
裴周玉将军说:
“1970年,我在北京与周总理一次闲谈中谈到瓦窑堡那次谈话时,总理还记忆犹新。当我们谈及刘志丹这位人民英雄创造陕北苏区的贡献与功勋时,总理说,战争时的枪炮没有眼睛,碰到谁头上也难避免,所以,我们牺牲了千百万好同志,他们是永垂不朽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