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遭车裂之刑:“法虽成了,人却不能留”

2020-09-25 07:28:45 作者: 商鞅变法遭车

  中国古代社会,曾发生过很多“变法革新”事件,其中多以失败告终,但有一个人实行变法图强却成功了,他就是秦国著名的商鞅。提起中国古代历次失败的变法,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本原因就是变法触动了保守派(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革新派往往斗不过保守派,所以变法多次失败。商鞅变法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基本战胜了秦国当时的保守派力量。他之所以能做到别人所不能,除了其自身过人的胆略和深邃的政治智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获得了秦国最高统治者秦孝公的鼎力支持。

  即使这样,商鞅一开始推行变法时,也很困难,他为了让变法深入人心,干了一件流传千古的事,就是著名的“立木为信”的故事。大概就是说,他在城南门立了一根大木头,向全城人宣传说,“谁能将这根木头从城南门扛到城北门,就奖励五十金”,结果真有壮汉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便立即兑现五十金赏金。此事,立刻在咸阳城产生了轰动效应,他的直接结果就是,使百姓认识到,商鞅的话绝对可信,商鞅是能够说到做到的,凭此信誉,商鞅逐渐使变法改革政策深入人心,打开了实施变法行动的法门。

1.png

  商鞅用“立木为信”的行动树立了“言必信、行必果”的形象,但仍然遇到了太子犯法的棘手事件,怎么处理太子违法的事,逐渐成为新法是存是废的重要节点。对这件事的处理,再次体现了商鞅的雷霆手段和政治决心,他说:“法之不行,自上犯之”,于是他来了一招儿“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意思就是,太子犯法虽不能受刑,却必须惩罚没有教好太子的两位老师,就这样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被割了鼻子了事。

  商鞅的雷霆手段破解了变法执行难的问题,经过数年的发展,秦国的综合实力切实提升了。变法之前,“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变法之后,秦国一跃成为令六国胆寒的“虎狼之国”,这种新法的力量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全国,都在发挥着作用,秦始皇若要论一论秦能灭六国,统一华夏的最大功臣,应该非商鞅莫属。

  可惜,这样一场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变法行动,结果却是“法虽成了,人却不能留”。秦孝公死后,当年受罚的太子继位,就是秦惠文王,秦惠文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决定杀商鞅立威,结果商鞅四处逃窜,终不能避,被杀害后,还在咸阳受到了车裂之刑,下场不可谓不惨!但纵观历史上的变法者,多数都没什么好结果,从比商鞅更早的吴起算起,有西汉的公孙羊、唐代的王叔文、宋代的王安石、清代的谭嗣同等等。

2.png

  从商鞅及所有的变法先驱的事可以看出,我国世代传承的传统观念是很深的,它既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是能够使我们华夏文明绵绵传延五千余年而不绝;有害的是,这种观念又往往会成为阻碍我们创新图变的障碍,将我们拖进落后愚昧的死胡同。所以,用今天的观点来评判改革,那就是务必要趋利避害,对华夏文明进行有选择地继承,既要保持民族精神,又要不停地推动创新,从而推动华夏民族不断向前发展!(文∕讲史论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