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智慧:汉武帝如何解决贫富分化?

2020-10-08 05:58:24 作者: 古人的智慧:

导读:贫富分化是古今都存在的问题,在古代贫富差距也是十分悬殊的。为了安抚民心,必须要对这些奢靡之风采取一些制止手段。那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贫富分化的,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汉代初年,经过血腥的秦末和楚汉之战,国家陷入赤贫。《汉书·食货志》载:“汉兴……天下既定,民亡蘸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皇帝无力使用四匹同样颜色的马,而将相们上朝竟然邋遢到坐牛车的地步。

1.jpg

网络配图

  经过文景之治,“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馀财。”也就是说,汉初的高祖、吕后、文帝、景帝等历代主政者,已经做好了社会财富的超级大蛋糕。到汉武帝即位之初,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切分这块大蛋糕了。

  然而,汉武帝初年,国库能调动的财力仍十分有限。原因是:汉朝的权贵利益集团,聚敛了绝大部分的社会财富,霸占了国家大部分利益。而社会贫富分化更是触目惊心:一面是权贵豪门奢华无度;另一面则是“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代大儒董仲舒也曾说:“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权贵奢靡、奸商暴富,市场混乱、国弱民贫,这就使外表华丽富裕的汉王朝,在匈奴的烈马强弓面前不堪一击,只能用公主和亲的软性外交苟且偷安。

  如何集中国力解除边患?如何解决已将国家经济逼上悬崖的贫富分化?而又能不动摇社会稳定呢?汉武帝实行了颇显雄才睿智的一系列“软性”改革。

  首先,用软性“强拆”方式,对奢靡浮华、富可敌国的地方豪强实行举家迁徙。元朔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了着名的《迁茂陵令》。他命令凡是财富在300万钱以上的巨富豪门,一律迁徙到京城附近的茂陵。有历史学家指出,按财富势力换算,这个标准大约相当于今天的亿万富豪。

  值得称道的是,汉代对亿万富豪的财产剥夺并非流血革命,而是极具魅力的软性迁徙政策,不像今天某些地方政府的暴力强拆。汉武帝的做法很聪明,对迁徙茂陵的豪门巨富颇有奖励———政府支付给每户迁徙者20万钱的高额“拆迁补偿款”,还奖以政治荣誉,可以脱去商家身份,跻身世家名门。举家迁徙失去土地的茂陵子弟,不再囤积财富,而是一掷千金,致使长安城成为世界第一豪华都会;而“茂陵子弟”,也成了“富二代”专用的古代热词。

2.jpg

网络配图

  当然,这种剥夺豪富集团巨额红利的软性改革,也并非一帆风顺。《迁茂陵令》刚颁布时,也曾出现举国抵制的情况。许多富户豪门按兵不动,而颇负盛名的大侠郭解,竟铤而走险走起了上层路线。他提出:自家财富不足300万,请求朝廷准许不迁徙。如果这位郭大侠通过法定程序直接提出诉求,也许还有斡旋余地。但他偏偏相信权力万能、坚信最重要的是“上面有人”,于是托请汉武帝最信任的皇后卫子夫之弟、大将军卫青替自己说情。汉武帝当即意识到官商权贵结合的危险,慨叹道:能让朝廷大将军说情的人,还不是地方上的豪强巨富吗?他决定对民间富豪的官商勾结“零容忍”。于是,历史上极负盛名的一代大侠郭解,以间接杀人案遭到朝廷通缉,最终惨遭灭族之灾。

  其次,以皇室血缘和裙带关系为根基的官方权贵利益集团,同样是汉代解决贫富分化“软性改革”的锁定目标。众所周知,汉初分封制度使王朝内部王国侯国林立,被封王侯的皇室刘姓子孙,不仅祸害一方、鱼肉百姓,而且时时威胁中央集权,成为尾大不掉的官方利益集团。如操之过急,则难免引起晁错削藩的七国之乱。汉武帝反复思索,决定同样采用软性改革,消减各方诸侯的势力。

  也是元朔二年春正月,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规定各诸侯王国嫡长子之外的其他王子,可以从其父祖的王国里分出若干个小侯国。汉初规定,只有诸侯嫡长子才能继承王位,其他王子则落魄流离,甚至归于庶民。这项《推恩令》颁布后,一时欢声雷动,诸侯庶子们喜笑颜开奔走相告。实际上,实力强悍的诸侯王国由此越分越小,成为受县郡管辖的小侯国,不能再强征暴敛,也不会再形成地方对抗中央的紧张局面。制度化的官方亲族利益集团,从此淡出历史舞台。

  其三,对官商合谋、囤积居奇的商业暴富集团,汉代更予以毁灭性打击。国家用“平准”、“均输”平抑物价;对百姓调整税率、降低税收;而对搅乱金融、牟取暴利、垄断市场的不法商人则严刑峻法,并对生活必需品规定最高限价,实行“盐铁专卖”。由此,官商合谋垄断市场受到遏制,物价大幅降低。据记载,从公元前110年到公元前49年,在长达61年的西汉历史上,没有通货膨胀记录。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