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夺门之变”的台前幕后:谁主导了这场复辟

2020-11-03 13:26:57 作者: 明朝&ldq

  石亨等人乘着夜色前往南宫,天色晦暝之中,张等人有点惶恐疑惑,徐有贞催促他们加快速度,张悄悄问徐有贞:事情能成功吗?徐有贞自己也心虚,还是口出大言:必定成功!一行人马来到南宫,命随行士兵捣毁围墙,进入宫内。

  但见太上皇秉烛等候,众人一起俯伏在地,合声喊道:请太上皇登位!士兵把太上皇抬进轿子,这时天色已经微露晨曦,太上皇一一询问石亨等人的职官姓名。匆匆间,到了东华门,警卫不肯开门,只听得轿子里喊道:我是太上皇!于是大门洞开,一行人马来到奉天门,太上皇在殿上升座,徐有贞带领众人跪拜,口中高呼:万岁,万万岁!

  景帝前几天宣布,十七日早朝会见群臣,因此文武大臣这天凌晨早已来到宫门等候,忽然听到殿内传来万岁的呼噪声,正在惊愕之际,钟鼓声齐鸣,宫门大开。徐有贞出来,向大臣们宣布:太上皇帝复位,请入内祝贺!

  太上皇对大臣们说:卿等考虑到景泰皇帝有病,迎接朕复位,各位继续任事如故。 

4_副本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躺在病榻上的景帝,听到外面的钟鼓声,询问左右侍从,侍从回答:太上皇复位。景帝连声说:好,好!这“好好”两个字,含义复杂,既可以理解为赞同太上皇复位,也可以理解为无可奈何的叹息,对他而言,这是最坏的消息。

  太上皇复位,旧史家把它称为“英宗复辟”或“南宫复辟”,虽然是复辟,英宗不再沿用正统为年号,而是把景泰八年改为天顺元年。“天顺”二字的内在含义,彰显英宗复辟是顺应天命。徐有贞起草的即位诏书,除了显示皇恩浩荡的大赦,就是强调“攘位幽闭”,一场政治报复不可避免。

  英宗复辟的当天,就任命有功之臣徐有贞以原官兼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机务,次日又加上兵部尚书头衔,事实上成为内阁首辅(首相)。“夺门之变”功臣石亨进封为忠国公,张进封为太平侯,杨善进封为兴济伯,曹吉祥的养子曹钦晋升为都督同知。以后陆续加官晋级的有功官员,达三千人之多。

  与此同时,对“攘位幽闭”的政治清算,也在大张旗鼓地进行,英宗和徐有贞们下手毫不留情。首当其冲的就是少保、兵部尚书于谦,以及内阁大学士王文。英宗复位后的第五天,即正月二十二日,就处死于谦、王文,并且抄了他们的家。

  当初廷臣会议,请求复立沂王为太子,王文与陈循不敢违背景帝的心意,主张“请择元良”,一时间中外盛传王文与太监王诚等企图召立襄王世子为太子。这就成为王文的罪状。至于于谦,因为结怨于徐有贞、石亨,而遭到报复。

  于谦、王文被捕入狱,徐有贞、石亨唆使言官弹劾,并且以“迎襄王世子”的罪状,强迫他们招供。司法部门苦于缺乏证据,徐有贞说:虽无显迹,意图还是有的。主持此事的司法官员阿附徐、石之流,居然以“意欲迎襄王世子”定案。王文愤怒之极,目如火炬,据理抗辩。于谦在一旁冷笑道:这是石亨等的意思,辩它作甚?不论事情有无,彼等一定要置我辈于死地。

5_副本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果然如此,法司的结论是:以“谋逆”律处以极刑。英宗有点犹豫不忍,说:“于谦实有功。”徐有贞说:“不杀于谦,此举(指‘夺门之变’)为无名。”英宗决定,减一等改为斩首,抄家,家属发配边疆。

  于谦的死是一幕悲剧。景帝临危授命,于谦力挽狂澜,日夜辛劳,常常在值班室过夜,很少回家,因此颇受景帝宠信。有次他痰疾发作,景帝不仅派遣太监轮番前往探视,而且亲自上万岁山砍伐竹子,取竹沥送给于谦。《明史·于谦传》对此感叹道:“宠谦太过!”景帝下台,他自然难逃一死。他死后,家被抄,没有什么财产,清贫萧然,仅有一房书籍,还有皇帝赏赐的玺书、袍铠、弓剑、冠带之类。都督同知陈逵感念于谦的忠义,收殓遗骸。次年,于谦女婿朱骥把他归葬杭州。

  景帝自己的下场也不妙。二月初一,英宗以“皇太后诏谕”的形式宣布:废景泰帝,仍为王,迁往西内居住。十七日,突然病逝。关于他的死,史无定论,一说病死,一说害死。从种种迹象判断,害死的可能性极大。英宗对“攘位幽闭”始终不能释怀,是一个原因;害怕景帝东山再起,也来一次复辟,是另一个原因。景帝的祭葬礼仪一如亲王,但谥号是一个贬义字:“戾”,是英宗对他的盖棺论定。他的嫔妃们,英宗赏赐他们上吊自尽,为“戾王”殉葬,一起安葬于西山。令人唏嘘不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