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前阶段写过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其中写了很多关于他还没有当皇帝时的事情。有读者问我,地主刘德的下场。那就写一篇小短文,大家一起讨论下。
朱元璋绝对算得上是一个能人,而且,应当是那个时代的最能人。元末天下大乱,豪强并起。韩山童、刘福通、彭莹玉、张士诚、方国珍、徐寿辉、陈友谅等人,均是一时豪杰。然而,胜利者却只能有一个。这其中,出身最为卑贱的两人陈友谅、朱元璋,站到了最后的角斗场上。决战地点,就在鄱阳湖。
网络配图
这两个赌徒,压上了全部的身家和性命。鄱阳一战,一度杀得难解难分。最终,陈友谅被冷箭射死,朱元璋获得了最后的胜利,赢得整个了天下。
朱元璋即位后,有仇报仇,有恩报恩。对于张士诚一度割据的江浙一带,课以重税,以示惩戒。对于对自己有恩的人则采取奖励措施,给予恩惠。
朱元璋出家之前,父母兄弟纷纷饿死,噩耗接踵而至。朱元璋欲哭无泪,他和二哥一起,两个奄奄一息的人去找刘德,找这个父母给他干了一辈子活的地主。17岁的朱元璋试图说服刘德,看在父母一辈子操劳的份上,允许自己将父母安葬在他的田里。刘德横眉瞪眼,断然拒绝了朱元璋的要求。理由极其简单,他们给我干活,我也给他们工钱。想要埋在我地里,那不行!
网络配图
我们设想一下,对于这样一个人,年轻的朱元璋能不痛恨吗?不能!然而,他却无能为力。据《明史》记载,“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葬。里人刘继祖与之地,乃克藏,即凤阳陵也。”意思是说,朱元璋十七岁的时候,父母及大哥相继死去,因为贫穷,无法埋葬。后来好心人刘继祖给了他一点地方,才安葬了父母。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每每回想起这段经历,不住叹息。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并且许他子孙后代世代沿袭侯爵,直到明朝灭亡。一念之仁,几乎目不识丁的小地主竟被封侯,可见心存善心,老天不欺了。
至于刘德,朱元璋是怎么对待的呢?朱元璋对刘德说:“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也。”意思就是说,你那样做,也是情理之中,我不会追究。在我贫贱的时候,你怎么会知道我能贵为天子呢?此时的朱元璋,已经站在了权力的最巅峰,他原谅了刘德,并且还下令赏赐他田30倾,并免除了他10年的徭役。宽仁待民的形象,跃然纸上。
网络配图
我们可以想见,当哆哆嗦嗦的刘德从官差手中领了地契,心中是怎样的五味杂陈。他虽然得了好处,但是与封侯的刘继祖比起来,那简直是不值一提。他一定会想,如果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
可是,有什么事情是能重来的吗?行善积德,本就不是政治的投机。这个故事,也奉劝诸君,多多行善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