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文人王振权倾天下的秘诀:自阉做太监

2021-01-10 07:28:00 作者: 失意文人王振

  王振想要专权,最大的障碍就是以“三杨”为核心的内阁,所以必须先除掉“三杨”。

  对于王振的野心,“三杨”并非没有一点觉察。杨士奇看到王振的势力越来越大,就上疏说:“自古圣贤之君,左右使令必用正人。今皇上富于春秋,凡起居出入,一应随侍及应用之人,皆宜选择行止端庄,立心行己正当者,使在左右。庶不正之言,不正之习,恶皆屏远,不得以上惑聪明,此事关系最重。”又说:“如或其人举动轻佻,语言亵慢,立心行己不正者,皆宜早去之。”

  杨士奇的上疏代表了顾命辅政大臣的心声,婉转地把矛头直接指向了以王振为首的宦官势力,要求朱祁镇对所谓的“立心行己不正者”,应早去之。但“三杨”等辅政大臣是太平宰相而不是乱世诤臣,尽管他们已经看到王振宦官势力日益膨胀及其危险性,却也仅仅是上疏警告,而没有勇气站出来同王振进行坚决的斗争,更没有勇气依据明初的祖训除掉王振。

  王振对他们可就不那么客气了,在下手之前,他先后将兵部尚书王骥、户部尚书刘中敷、刑部尚书魏源、礼部尚书胡濙等重要官员逮捕下狱,皇城顿时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一天,王振对杨士奇、杨荣说:“朝廷事务烦劳大人已经很久了,如今两位大人都年事已高,辛苦了!”杨士奇正色道:“老夫虽已年迈,却不敢言老,理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杨荣见王振脸色大变,赶紧打圆场说:“我等虽已到了风烛残年,只能尽绵薄之力,但能选择后辈贤者,图报皇恩。”

  听了杨荣的话,王振狠狠地瞪了杨士奇一眼,大摇大摆地走了。

  第二天,王振就推荐曹鼎等四人进入内阁。杨士奇眼见大权旁落,不免愤愤不平,杨荣却老练达成地劝解他说:“王振已经讨厌我们的存在了,如果断然拒绝,若哪天传出令某某人入阁的圣旨,岂不是我们的悲哀?”

  这年十月,太皇太后张氏不幸去世,朝中失去了唯一能钳制王振的人。杨荣因为受贿被群臣所不容,精神慢慢崩溃,再加上王振落井下石,两年后郁郁而终。杨溥年老多病,无力料理朝政,三年后也溘然谢世,三杨内阁只剩下杨士奇苦苦支撑局面。但糟糕的是,杨士奇的儿子杨稷在地方上犯了命案,好不容易抓住把柄的王振便指使亲信弹劾杨士奇,虽然英宗皇帝没有理会,凡是涉及杨稷的奏章都一概压着不问,但王振却变着法子隔三岔五地弹劾杨稷。杨士奇实在受不了这种侮辱和打击,终于向英宗皇帝提出了辞职请求。

  “三杨”就这样一个个被王振整掉了。

  盗毁铁牌揽大权

  朱元璋写有“内臣不得干预政事,违者斩”的铁牌是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悬挂在宫门之上的。这个铁牌一直是王振的一个心病。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取得专权地位的王振悍然盗走并销毁了这块意义不寻常的铁牌。

  王振公然毁掉铁牌,标志着明朝宦官与官僚士大夫集团斗争的全面胜利。套在宦官身上的桎梏终于被彻底打碎了,从此宦官不仅取得了与官僚士大夫集团相同的参政地位,而且凌驾于官僚士大夫集团之上。宦官势力开始公开地、大规模地走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主宰明朝命运的一支重要力量。

abax3fhcbog.png

网络配图

  王振除了有朱批传旨权力外,还拥有参加内阁廷议之权、司法权等。他经常操纵三法司,一不高兴就将朝廷命官下狱。最后,他还拥有了军事指挥权,包括提督京营之权、统兵出征之权、监军监饷之权、镇守地方之权、守备要害之权等等。可以说,这时的王振已经真正的大权独揽,达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步。

  有些朝臣为了保全自己的官位,或是为了进一步升官发财,就极力地向王振行贿、献媚。时任吏科都事中的刘睿是一个小官,一次在路上偶然遇到王振的车驾经过,便立刻跪在道旁。王振见了大喜,马上把他提升为户部左侍郎,后来又升为户部尚书。后来许多人效仿刘睿,大多升了官。

  工部郎中王祐天生不长胡须,一次,王振随口问他为什么不长胡须,他竟然厚颜无耻地说:“您老人家无须,儿子岂敢有须?”王振听了,大笑不止。事后,王祐被提升为侍郎。

  明朝的社会风气在这时候坏到了极点,朝中不管尚书、侍郎等文武重臣,还是知府、知州等地方官吏,只要稍有得罪王振之处,就会受到迫害,甚至被处死。

  大理寺卿薛珪是明朝正统年间著名的理学家,为人忠厚耿直,德才兼备,人称“山西夫子”。正统八年(1443年),薛珪升任大理寺右少卿,第二天转为左少卿。王振想让薛珪表达对提升他的感激,就派人邀请薛珪到他府上来。没想到,薛珪竟然拒绝前往,并义正词严地说:“哪有受命为朝廷大臣,却向私人谢恩的事情!”王振失了面子,从此对他怀恨在心。

  事过不久,两人在街上相遇,同行的官员纷纷跪在地上向王振请安,唯有薛珪直挺挺地站在那里。王振看见薛珪在众人面前还是这么桀骜不驯,大为光火,马上唆使亲信上奏诬陷薛珪,定其为死罪。临刑那天,有个叫王伟的侍郎苦苦求情,王振这才放过了薛珪,但随后就将他罢官。

  英宗的姐姐顺德公主身边有一个小宦官叫吕宝,此人十分刁钻,在驸马石喑家常常摆出一副豪奴的派头,所以经常受到石喑的训斥。这本是一件很小的家事,但吕宝却通过关系到王振面前狠狠地告了石喑一状。王振不问青红皂白,就把石喑逮捕入狱。

  由于王振的恶行,明王朝上上下下一片白色恐怖,王振的专权也达到顶峰。就在他专权的十多年时间里,北方的瓦剌迅速发展起来,而王振对瓦剌的崛起采取了姑息纵容的态度,结果瓦剌集中力量东征西讨,逐一降伏了蒙古各部,并向明王朝发出了挑战。

  正统十四年七月,瓦剌军分兵四路向明朝大举进攻。北部重镇大同很快失陷,边陲告急,京师告急。在这种情况下,一心想“立功”的王振怂恿英宗帝御驾亲征。兵部尚书等官员极力反对,但昏了头的英宗执意不听,亲率50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北开去。八月初一,明军到达大同,在与瓦剌军的战斗中连战连败。到了十四日,明军退到了怀来县西侧的土木堡,被瓦剌大军包围。护卫将军樊忠对王振乱军祸政的罪行非常愤慨,就从英宗皇帝身旁冲了过去,挥起大铁锤砸死了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