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位:商纣王。
据正史所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勇武过人。他曾经攻克东夷,把疆土开拓到我国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殷商末年,它有两个主要的敌手:西部的周方国及东部的夷人部族(甲骨文里被称作人方)。
网络配图
第十一位:宋太祖赵匡胤。
为宋朝第一代皇帝,在位期间纪元九六~九七六年。公元927年3月21日,赵匡胤生于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军人家庭。相传,伴随着婴儿的出生,“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月不变。”
《宋史》太祖本纪中曾云:“宋太祖起介胄之中。”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曾是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代王朝的禁军将领。少年时的匡胤,《宋史》评之为“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
赵匡胤出生时,威赫数百年的大唐帝国已经在世界上消失整整20年了。-个平衡被打破,接踵而来的就是长久不息的动乱。他受家庭的熏陶,自幼爱好骑射和练武,并摔打出-身的好武艺。赵匡胤可谓武功第一的皇帝,自创太祖长拳,整套拳路演练起来,充分表现出北方的豪迈特性,为中国武术界六大名拳之一,他还发明了“大小盘龙棍”,就是后来的双节棍。同时他还是一个勤学的皇帝。在他幼年时,其父曾一度要他弃武学文,替他请了一位很有学问的先生,给他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懂得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而且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据说好学已达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第十位: 唐太宗李世民。
于隋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公元599年)出生于武功别馆,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公元614年娶妻长孙氏,武德九年八月二十一日立为皇后,即长孙皇后。隋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被突厥十万骑围困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李世民应募从屯卫将军云定兴前往救援,提出虚张军容,昼引旌旗数十里,夜以钲鼓相应的疑兵计。时值东都及诸郡援兵亦至忻口(今忻县北),迫使突厥始毕可汗解围而去。十三年六月,与其兄李建成率兵攻西河(今汾阳),首战获胜,促使李渊决意西向关中。任右领军大都督,统右三军,封敦煌郡公。七月随李渊自太原(今太原西南)南下。途中李渊一度动摇,欲还师更图后举。世民坚决主张继续进军,提出先入咸阳,号令天下的方略。
八月,进攻霍邑(今霍州),先率轻骑至城下,诱隋守将宋老生出战,继而率骑猛冲其侧背,配合李渊、建成正面攻击,斩宋老生,克其城。九月,军至河东(今永济西南),力主急速进军长安(今西安),遂奉命率前军西渡黄河,顺利占领渭河以北地区,各大族豪强纷至军门投效,数支农民起义军亦来归附,兵力迅速发展至13万人。十一月,会诸军攻克长安。李渊立代王杨侑为帝,即隋恭帝,改大业十三年为义宁元年。以光禄大夫、大将军、太尉唐公为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公,义宁二年三月,为右元帅,徙封赵国公。
网络配图
第九位:明太祖朱元璋。
自幼贫寒,父母兄长均死于瘟疫,孤苦无依,入皇觉寺为僧。率兵出征,有攻必克,1355年,郭子兴死,被韩林儿封为左副元帅。1356年,领兵攻占集庆,改名应天府,建江南行省,称吴国公。实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计,积畜实力,1364年,灭陈友谅,自称吴王,1367年,灭张士诚,后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举兵北伐,进攻元大都,终于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凶悍的蒙古人。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在位三十年(1368年-1398年),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第八位:北魏太武帝拓拔焘。
公元423年,13岁的拓拔焘继承帝位,本来他并不为父亲所喜,是因为以崔浩为首的一批汉臣力挺,才终保住了“继承人”资格。少年时代的拓拔焘聪明英武,文武双全,对北魏朝廷的汉族文臣也礼敬有加,而且,拓拔焘的母亲是汉人,这也使汉臣们对他大为认同,认定其将来是做明君的好材料,从此悉心培养,至于希望其将来登基后大行汉化,尊儒尚孔,引导鲜卑民族融入汉族文明的愿望,那自是不言而喻的。
可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他们培养出的,非但不是文质彬彬的好青年,却是黄河以北最凶猛的战争怪兽。估计,他们连悔青肠子的时间都没有-----后来全被拓拔焘干掉了。五胡十六国猛兽不少,拓拔焘却成就最高,原因不在于他善良,而是他智商最高,所以,他完成了之前猛人猛兽们都没做完的事情---终结五胡十六国时代
网络配图
第七位:刘宋开国皇帝刘裕。
事实也确实如此,刘裕祖籍徐州沛县,和汉高祖刘邦是老乡,但是同是寒门出身,刘邦打天下的时候,到处都在嚷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白手起家,算是赶时髦,可几百年后的刘裕并没碰上好时候,他所生活的东晋南北朝,门阀世族占据高位,英雄先要看出处,没个好祖宗,任你满腹才华却也啥用没有,这样的世道,一个出身贫贱的小子最后却踩到了世族高门的脖子上坐起了江山,这样的事情,不是奇迹是什么?说能打!刘裕自然有先天优势,从小到大打架打大的,横的怕不要命的,身为北府军的一员,凭着作战勇敢从士兵到军官,从军官到大将,真正是一刀一剑,踩着无数颗血淋淋的人头,从东晋朝廷里拼出了自己的位置。第六位:清太宗皇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