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如何施计清除了另一位托孤大臣李严?

2021-01-15 06:43:12 作者: 诸葛亮如何施

  本文摘自《破译皇权的更替密码:帝王遗嘱》 作者:何木风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刘禅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太子教育,但跟随刘备多年,总有些耳濡目染,绝不至于如诸葛亮所言的那样,在朝政上一无是处。任何一个帝王的治国经验都是在实践中得到的,诸葛亮不会笨到不知道这一点。他越是这样就越会让后人觉得他有私心,可诸葛亮的确没有私心,在刘备那样的人手下,如果有半点私心,早就被清除出去了。

6924351478290814_副本.jpg

网络配图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直到死才把政权还给刘禅呢?

  大概有如下原因。第一,诸葛亮的确是任重而道远,刘备战败而死,不仅仅是丢了一个荆州那么点代价。蜀国自刘备死后,人心不安,士兵数量急剧下降。这都是一个国家潜在的不安定因素。诸葛亮的《出师表》里谈到:“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这段话很有深意,诸葛亮自我解释了刘备为什么要托孤给他,因为他谨慎小心。此时的蜀国必须要由这样一位谨慎小心的人来主持,才能转危为安。所以,诸葛亮不敢放手。

  第二,此时的蜀国内外交困,危机四伏。《出师表》也谈到:“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可不是小题大做之人,他能这样说,就说明现实的确如此。当时,诸葛亮不但面临着“北边有曹魏,虎视眈眈;东边有孙吴,不怀好意”的外部压力,还有很让人担心的内部压力。

  此时的蜀国,随着一批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先后去世而变得人才匮缺。三国时期,谁用人才,谁就能占据优势,诸葛亮当然深知这一点。而蜀汉政权的最主要问题就在于它内部的矛盾一直得不到解决,也正是这个内部矛盾最终导致了蜀国的灭亡。

  所以诸葛亮成为辅臣后,一方面要处理好和刘禅的君臣关系,另一方面更要处理好自己与蜀汉政权当中他的同僚们——那些来自不同阵营、代表不同政治派别和集团利益的人之间的关系。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了诸葛亮和另一位托孤大臣李严之间的严重分歧,最后导致李严被废。所以,诸葛亮无论如何是不能把政权交给刘禅的。

  而李严的被废则成为刘备遗嘱破产的最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刘备的政治遗嘱并没有达到他预想的目的。

  终结:李严被废

  也许,刘备让李严辅助诸葛亮共同辅佐刘禅本身就是一个错。李严是南阳人,曾经在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璋下面做官,干练精明,很得刘表和刘璋的信任,是一个老于世故、才能出众的官僚。

W020161130572851615090_副本.jpg

网络配图

  212年,刘备准备进攻成都,但军事实力不够。213年,刘璋派李严指挥驻扎在绵竹的各路军队,抵御刘备的进攻。谁想,这位一向以“忠心”著称的前线指挥官却率领军队和一些官员投降了刘备。刘备经过几次大战,最终攻占了成都。

  李严的投降对刘备集团取得最后胜利起了重大作用,因此,李严得到刘备的信任是理所应当的。但这的确不是他成为刘备托孤大臣的主要原因。而真正让他成为辅臣的原因是他作为刘璋根据地的旧人这一身份,刘备为了笼络刘璋集团,扩大新建立的蜀汉政权的基础,只能对李严另眼相看。就在他死的前一年,他任命李严为尚书令,死时,又让李严受遗诏,辅佐少主刘禅。可是,他同时又让李严担任中都护,驻守永安。

  也就是说,李严名义上是托孤大臣,但他最主要的职责是镇守边疆。从古到今,没有一个辅臣是在中央之外的。仅从这一点上来看,他对于后主刘禅的影响似乎都是间接的,从难以接近皇帝而言,李严确实是空有托孤虚名,并无照顾刘禅之实。

  那么,是他不想照顾吗?是他真的不想有托孤实名吗?

  当然不是。因为刘备根本就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我们看李严的官职,分别为光禄勋、中都护、尚书令。而诸葛亮的官职为丞相、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并在地方上还兼益州牧。

  蜀国的政治制度是两汉的延续,中枢机要为三公九卿,其中丞相本为三公之一,而光禄勋却为九卿之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皇宫卫队长,那么,作为丞相的诸葛亮与作为卫队长的李严,谁高谁低,一目了然。

  按汉制,李严的中都护是没有军事大权的,反而是司隶校尉有监察之权。另外,李严的尚书令本为九卿之一的属官,掌管皇帝收发公文书函,而诸葛亮的录尚书事则为加衔,也就是超越尚书台,总领台阁诸事。最后,汉末三国地方权重,州牧刺史更具影响力,就地方职称而言,孔明以领益州牧,已为地方大员。

  事实就是,李严远在永安,距离成都甚远,仅这一点就对李严坚守岗位的职责造成非常大的打击。首先,光禄勋是卫队长,他应该时刻在皇帝身边,可李严却无缘兵巡皇宫,只能驻留边境,实质上不可能尽职护卫皇帝。其次,尚书台为处理皇帝奏章等文书的官职,若是尚书令人不在皇宫附近,所有文献、函令及奏章更不可能由远在天边的李严经手,因此李严的尚书令更无法实地掌握尚书台各项事务。

   最后,中都护本来就是边将,担任这个职位的人根本就无法影响到中央。因此李严的光禄勋、尚书令及中都护都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全拜留守永安之赐,李严身兼此三官职,却为名存实亡。更何况李严位处边陲,即使皇帝有事发生,他也不可能在有效时间内赶到。确切地说,他完全被赶出了中央。我们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刘备根本就没打算承认李严辅臣之实,他让李严空顶着辅臣的帽子,不过是为了稳定当时的局势。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