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西周杰出的政治家,治国贤臣。他姓姬名旦,由于采邑在周,因此又称周公。周公是周武王胞弟,辅佐武王灭商后,受武王临终重托,扶立武王幼子姬诵即位,代行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候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为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周公废寝忘食,呕心沥血,“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受到历代统治阶级的交口称颂。然而,也有传言说武王死后,天下兴乱,周公为应付危难局面,一方面扶立武王幼子为成王,另一方面自己执政称王,以致引起内部争权斗争。
周公图
周公同胞兄弟管叔、蔡叔、霍叔不满周公的大权独揽而散布谣言,纣王之子武庚乘机作乱,企图复国。周公经过三年东征才平定叛乱,奠定了周王朝稳固的统治。
周礼是什么
周公本是周武王的四弟,他聪明睿智,贤能过人。武王看出了他是众多兄弟中最有才干的,临终时把幼子姬诵和周王朝托付给他。周公把姬诵扶为天子———周成王,自己作冢宰负责军国大事,代行天子之职。
为保周王朝的长治久安,周公制订了王位继承法,即嫡长子继承制和余子的分封制度。奴隶主贵族内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种阶梯式的等级关系。
周公又对各级的服饰以及祭祀,占卜、会盟、饮宴、朝贡、婚嫁、殡葬时的仪式等也作了详细具体的规定。有了这种尊卑有别的“周礼”,统治阶级有了遵循的法则,统治秩序就稳固下来。
周公有称王吗
武王的三弟管叔鲜和五弟蔡叔度对这套统治制度非常不满。如果按照“兄终弟及”的习惯,老二武王去世,老三管叔有权即位,可是,周公制订的“嫡长子继承法”把王位明确地留给武王嫡子姬诵,剥夺了管叔的承袭王位之权,管叔十分气愤。
武王灭纣后,管叔被封到管国、蔡叔被封到蔡国去监督纣王之子武庚,二人远离镐京十分不满,心里愈加怀疑是老四周公在搞鬼,怀疑周公阴谋篡位。他们四处传播流言,令周成王、召公、太公不禁也起疑心。
周公吐哺图
那么,周公在摄政期间确实称王了吗?《荀子·儒效》和《淮南子·汜沦训》都说周公“履天子之籍”。清代王念孙《读书杂志》认为古人之意,即指周公履天子之位。《礼记·明堂位》亦称“周公践天子之位”。
《尚书·大传》指出:“周公身居位,听天下为政。”对《尚书·大诰》进行分析,书中的“王”称文王为“宁王、宁考”,这是儿子对亡父的称谓。成王是文王之孙,是不会如此称呼文王的。
那么,此中的“王”应是文王四子周公。再有,《尚书·康诰》中的“王”称康叔为弟,康叔是成王之叔,只有周公会称他为弟。由此推断,周公确实身居王位,自称为王。
周公是周王朝一位重要的承上启下关键人物,周公创立的周礼,为王朝统治定下了基调。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故事为后人津津乐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