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话说,可以同甘苦,未必共富贵。其实这句话不对,只要能患难与共,就一定能共富贵,因为患难之时的交心情谊,都是以后真金白银的筹码,是唯一值得信任的。
父子之间的缘分跟友谊、夫妻之间,其实没什么不同。有的缘分深,有的缘分浅,有的是善缘,有的则是孽缘。
朱元璋是“贫一代”,人情味还没退干净
朱元璋与马皇后、朱标是患难与共的善缘,父子之间感情深厚,互相不猜忌,而康熙则与太子和诸位皇子缘分都比较浅薄。
朱元璋从贫苦的农村,靠起义军一步步奋斗起来的帝王,在小农意识里,“亲情最大”,老子打下来的家产都是儿子的,所以他对自己的儿子是无条件的信任,有着“父业子承”的思想。
朱元璋是开国皇帝,登基之后,人情味还没退干净,加上他从小是孤儿,是马皇后和朱标给了他一个家的温暖。他们陪伴朱元璋从濠州城打到金陵城,再打下整个大明江山。这份家人般的温暖,让朱元璋十分感动。所以他竭尽所能,教育好太子,为他铲除清洗潜在的政敌。他对于朱标,更多的是慈父,而并非冷冰冰的帝君。
朱元璋对朱标并不完全满意,但却从未有过废黜之心。其实朱元璋也说过,“朱标不类朕”,比起心狠手辣的朱元璋,朱标宽厚仁慈,善良而近乎懦弱。为了劝诫他不要杀掉老子,这傻儿子竟然投水死谏。朱元璋虽然觉得如此妇人之仁,并非帝王之才,但却因为他的善良,对他更加信任了。
朱标十岁即被立为吴世子,明朝建立后成为皇太子,直至洪武二十五年时以三十七岁早逝,其太子之位一直坚如磐石。
在朱标6岁之际,朱元璋就开始让明朝大学者宋濂教朱标识字。不仅如此,朱元璋还让李善长兼任太子少师,徐达太子少傅,常遇春兼任太子少保,可以说当时的明朝顶尖人才都被朱元璋投入到太子朱标的教育问题上来了,目的就是为大明江山培养一个优秀的接班人。
康熙是“皇三代”,有严重的皇族特质
皇族的特点就是只有君臣,没有父子。康熙即位的时候才8岁,孝庄太后老了,又是个女人,他却还小。面临着四大首辅争名夺利,稍有不慎,他们就会被从皇帝宝座上赶下来,落得身首异处。
于是康熙从很小起,就知道帝王家有多无情。他爹为了一个女人抛弃了他,鳌拜只将康熙当作一个人形玉玺,拿他号令天下,他根本抓不到实权。
为了争夺权力,他必须谁都不信,谁都怀疑,从擒拿鳌拜,踏着逆臣贼子们的血踏上龙座的那一刻起,他基本已经没什么人性了。
尽管如此,他内心还是疼爱胤礽的,因为赫舍里是他一生最爱,也是无法忘记的女人。虽然她是索尼的孙女,是有政治色彩的婚姻,但是她的美好,永远储存在少年康熙的心里。她因难产而死,更让康熙决定,要多给胤礽一份疼爱。
康熙的儿子众多,个个都有才能,胤礽不是长子。按照朱元璋“立长立嫡”的祖训,胤礽只能算“嫡”,而朱标则既是长子,也是嫡子。
胤礽自出生便被确立为皇太子,自幼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不仅精通诸子百家,而且熟练弓马骑射。34岁起,承担监国重任,12年后被康熙废掉太子位。第2年被复立为太子,3年后再次被废除,并被圈禁致死。
康熙末年发生的“九子夺嫡”事件,让当时已经年老的康熙极为忌惮,于是猜忌心更重。对胤礽也就完全失去了信任和耐心。
而且,胤礽因为从小丧母,人格分裂,他为人处世极端,刚烈有余而柔韧不足,他跟胤褆背后又是明珠和索额图两大重臣,都触犯了康熙的忌讳。朱标人品比他好得多,朱标疼爱自己的弟弟,以仁政治国,不惜忤逆朱元璋来保全他爱的人。
所以康熙最终下了狠心,将胤礽彻底废去,而后留下神秘的遗诏,郁郁而终。其实到了最后,康熙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他是谁都不信。至于他皇位传给谁,只怕都是无奈之举,在心底,他不信任任何一个儿子。
这也是生在帝王家的悲哀,虽然富贵无人能及,却孤独得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可以信任。#朱元璋#朱标#康熙收藏
朱元璋对朱标并不完全满意,但却从未有过废黜之心。其实朱元璋也说过,“朱标不类朕”,比起心狠手辣的朱元璋,朱标宽厚仁慈,善良而近乎懦弱。为了劝诫他不要杀掉老子,这傻儿子竟然投水死谏。朱元璋虽然觉得如此妇人之仁,并非帝王之才,但却因为他的善良,对他更加信任了。
朱标十岁即被立为吴世子,明朝建立后成为皇太子,直至洪武二十五年时以三十七岁早逝,其太子之位一直坚如磐石。
在朱标6岁之际,朱元璋就开始让明朝大学者宋濂教朱标识字。不仅如此,朱元璋还让李善长兼任太子少师,徐达太子少傅,常遇春兼任太子少保,可以说当时的明朝顶尖人才都被朱元璋投入到太子朱标的教育问题上来了,目的就是为大明江山培养一个优秀的接班人。
康熙是“皇三代”,有严重的皇族特质
皇族的特点就是只有君臣,没有父子。康熙即位的时候才8岁,孝庄太后老了,又是个女人,他却还小。面临着四大首辅争名夺利,稍有不慎,他们就会被从皇帝宝座上赶下来,落得身首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