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丞相王猛,能力比肩诸葛亮却英年早逝

2022-09-01 15:44:58 作者: 十六国丞相王

  今天中国知识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猛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354年,东晋征西将军桓温第一次北伐,一路上势如破竹,在蓝田击破前秦苻健数万大军之后,迫使苻健退守长安城内。然而,取得重大的胜利之后,桓温停驻在长安称东南方向的灞上,不再向前。

  某天,一位书生前来拜访桓温,书生虽然年轻,但举手投足之间显得气度不凡,面对着东晋数一数二的人物,依然不卑不亢,甚至在谈论当世大事的时候,旁若无人的抓起了虱子。

  起初,桓温认为书生不过是狷狂之士,可经过几番交流之后,桓温立马对书生刮目相看,于是颇有挑衅意味地问书生:

  吾奉天子之命,率锐师十万,杖义讨逆,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

  书生回答说:

  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所以不至。

  书生的话正好猜中了桓温的心思:桓温此行并非真的要攻克长安,而是通过北伐在东晋朝廷里面树立起自己的威信,以便控制江南地区。

  桓温听了书生的回答之后默然良久,感慨说:“江东无卿比也。”后来桓温因粮食补给问题而撤兵,临行前希望书生与他一同返回江南,为东晋效力。书生拒绝了。

  可能有人说,错过这么好机会太可惜了。历史不会重演,但是可以推测,如果书生和桓温一起南返,那么江东多了一位人才,而中国的历史上可能就少了一位名相。

image.png

  这位书生就是被北方人誉为“前秦诸葛亮”的王猛。

  汉帝国瓦解之后,中国进入到了漫长的贵族制社会。在等级森严的贵族制社会之中,贵族掌握了庞大的社会资源,拥有绝对的领导地位,出生于社会底层的人想要出人头地,机会非常渺茫。王猛是贵族社会中为数不多的布衣卿相。

  王猛,字景略,相传为齐国田氏之后,秦统一天下,田氏被称为王家子孙,因此改姓王氏。

  王猛早年的成长经历仿佛是韩信与张良的结合体。王猛年少的时候虽然贫贱,但博学而好兵书,“怀佐世之志,希龙颜之主,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后动”,这和韩信早年非常契合,“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为了谋生,王猛以贩卖畚箕为业,他在洛阳碰到一个高价买他畚箕的老翁,传说这个老翁是中岳嵩山,这段荒诞不羁的经历仿佛是汜水桥上张良遇到黄石公故事的重现。

  史书中关于王猛早年的记载,以我个人来看,文学性质远大于史学性质。王猛后来能够成为东晋十六国时期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并能官拜宰相,在这里已经埋下了伏笔。

  桓温第一次北伐失败之后,前秦虽然保住了基业,暂时免去了外部的忧患,但是朝廷内部依旧不够安定。接任苻健成为君主的苻生生性残暴,史书上说“荒耽淫虐,杀戮无道,常弯弓露刃以见朝臣,锤钳锯凿备置左右”,朝中人人自危。苻坚有意取苻生而代之,但是需要人才辅佐自己,这时候有人向苻坚引荐了王猛。

  王猛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对于选择效力的对象极为谨慎,甚至遁入山中隐居,等待明主的出现。在拒绝桓温之后,王猛的名声不胫而走,否则不可能会传到苻坚幕僚的耳朵里。

  苻坚与王猛一见如故,相谈甚欢,“若玄德之遇孔明也”。苻坚继位之后,王猛立刻受到重用。王猛知道,实现自己抱负的时候到了。

  王猛首先做的事情就是打击豪强。这些豪强平日里鱼肉百姓,和强盗别无二致。王猛在申明法令之后,立刻执行起来,不管是谁,只要触犯律法,就会马上处以极刑。这些豪强已经习惯了无法无天的日子,根本没有将王猛和他的法令放在眼中。王猛一怒之下当着所有百姓的面鞭杀了一名不守法度的官吏。

  王猛站在了豪强的对立面,自然也不会有好果子吃。所有豪强联名上书说王猛当街杀人,王猛被下廷尉治罪。

  苻坚听到王猛被关进监狱,来到王猛面前责备他:

  为政之体,德化为先,莅任未几而杀戮无数,何其酷也!

  王猛回答说:

  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始杀一奸,余尚万数,若以臣不能穷残尽暴,肃清轨法者,敢不甘心鼎镬,以谢孤负。酷政之刑,臣实未敢受之。

  王猛刚毅正直的性格,在对话之中充分体现出来。苻坚一听也就免了王猛的死罪。

  王猛并没有因为这次事件而放弃推行法令,而是将矛头指向了皇亲国戚。太后的弟弟酗酒横行,王猛依照法律直接处死,而且这仅仅是开了一个头。在数十日内处死、判刑和罢免的权贵豪强、皇亲国戚就达二十多人。此举震动朝廷,遏抑了朝内奸狡之徒,人人路不拾遗。

  苻坚对王猛更加器重,一年之内给王猛升了五次官,以王猛为为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居中宿卫、尚书左仆射、太子詹事、侍中、中书令。这一年,王猛才三十六岁。

  前秦在王猛的治理之下,气象焕然一新,国力日趋增强,王猛的计划先统一北方,将来统一全国。国力的昌盛也让苻坚雄心勃勃,决定“混一六合,以济苍生”。

  统一北方的事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这个东风谁都不能想到是王猛的老朋友桓温送的。

  公元369年,已经进位东晋大司马的桓温第三次北伐,并且屡挫前燕军队。前燕皇帝慕容无奈之下,想要以割地为条件换取前秦出兵。

  对于前秦而言,出兵与否也在两难之间。许多大臣对当年桓温差点攻克长安也心有余悸,而那时前燕的袖手旁观让许多人建议坐视不理。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像出兵这种大事怎么可能感情用事,等闲视之呢?仔细平衡利弊之后,王猛认为应该出兵,当然他的理由相当充分。

  前燕西面接壤前秦,南面与东晋以淮水为界,统治冀州、兖州、青州、并州、豫州、徐州、幽州等部分,盐铁资源丰富。一旦东晋灭亡前燕,不仅资源尽得,而且凭借有利地形对前秦形成包围之势,危机关中地区。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