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投降之君”刘禅的晚年是怎么样的?“乐不思蜀”也是一种智慧!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刘备的儿子刘禅是一个怎样的人?
刘禅,人称刘后主,是蜀汉昭烈帝刘备的长子,童年时代因为父亲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一心逐鹿中原,可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没钱没兵没地盘,有了立足之地还被曹操压制着,所以刘禅一直跟着刘备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小时候还曾遭遇多次危难,幸好有赵云两次相救。
刘备称帝后,便封刘禅为皇太子,重点栽培,让其掌握治国的本领,还让诸葛亮亲自抄写《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这些书让刘禅学习,还让他习武,可谓是用心良苦。
但是刘禅并没有继承父亲那般雄心壮志,他生性爱玩,既不爱好读书也没有心系天下的大志。刘备去世后,壮大蜀汉也只能寄托在后主刘禅的身上了,先主刘备的托孤让诸葛亮不敢有丝毫懈怠,继续对刘禅悉心教导、劝诫,但都成效甚微。
诸葛亮对其评价为:“气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可以看出诸葛亮对于刘禅的评价和期许还是很高的,他豁达从容,气量如海,但是对于治理国家、掌管朝政这块儿却没有表现出多大的才能。
所以诸葛亮作为丞相,又受先主托孤的老臣,朝中大事在诸葛亮去世之前基本上都是由诸葛亮决策的,刘禅很多事情也会像父亲刘备一样请教诸葛亮。
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是如何实际执政三十年的?
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才开始独掌朝政,实际执政三十年,刘备曾给刘禅遗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诸葛亮也给刘禅遗言“约己爱民,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刘禅在位四十多年,是蜀汉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了,对于朝政和民生,他确实是在照着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位先辈的遗嘱来行事的,也算是中规中矩,如若是在一个王朝盛世,他也可以做一个太平天子,历史对于他的评价也会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明君,无奈他却生逢这样一个三国鼎立的乱世,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被奸臣宦官挑唆,开始怠慢朝政,外有曹魏虎视眈眈,刘禅想无为而治、做守成之君是不可能了。
刘禅和群臣商议如何应对魏军的时候,刘谌和霍弋都先后请求出兵坚守国家,但刘禅软弱并没有同意,最终选择了投降,其实这个投降是有些草率地。
当时曹魏大军压境之际,刘禅已经派人向孙吴求救了,而且孙吴也很快就采取了救援行动,动员了足够的力量,采取了距离最短、速度最快的救援路线,但是曹魏大军的干扰加上刘禅实在是投降得太快了,孙吴都没有反应过来,大军都还在救援的路上,便收到了刘禅已经投降的消息,无奈只能率兵返回,不知道刘备和诸葛亮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作为蜀汉的“投降之君”,刘禅的晚年是怎样度过的?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像李煜那样,就算勉强活下来,曾经贵为天子的那颗自尊心和对亡国感伤总是会让自己不好过的,但是刘禅这个人却和其他亡国之君不同,他的余生过得和李煜相比算是相当惬意了。
这就要说说司马昭宴请刘禅的事了。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了蜀国的节目,在场的蜀汉旧臣们皆想起亡国之痛,刘禅却不然,反而看得津津有味,无动于衷,司马昭见此情形便趁机想试探刘禅是否有复国的想法,便问刘禅:“思蜀否?”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听到刘禅这么说,司马昭也就放心了,不仅赏赐了刘禅土地和房屋财产让他在洛阳安定下来,还封他为安乐县公。
和其他亡国之主比起来刘禅算是安度晚年了,司马昭对刘禅的待遇也是不错的,日常生活也没有亏待。但是刘禅始终是作为亡国之君在别人家的地盘的,做任何事情也都是小心翼翼的,遇人也是谦卑有加。虽然有安乐县公的名号,但实际还是在别人的监控之下的,为了防止他有复国的想法和举动,他平常的活动范围很小,出入也都有人监视。
与李煜相比,刘禅投降后的生活过得很不错了,这也得益于刘禅的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没有能力肩负起复国大业,也便不再去想,老老实实的做个小小的安乐县公,也不用管理朝政,还真是少了很多烦恼,世人说刘禅“乐不思蜀”,其实也不过是个人的一种选择,而刘禅的这个选择也给他带来了安乐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