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知识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孟明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秦国在“崤之战”中惨败,不仅全军覆没,而且三名主帅也被晋国俘虏了。
秦穆公身着素服,在郊外迎接败军,仿佛是丧礼一般,这是何等凄凉的场面!毕竟原本是壮大齐整的军容,现在能一起回国的将士所剩无几,情何以堪!
如此大的打击,使秦国挥军东进、逐鹿中原的希望彻底破灭了。对向来深谋远虑的秦穆公而言,想要称霸中原的努力都已经做完了,却没有收到任何回报。
在笔者看来,现在的秦国,已经再也没有任何良机了,加上战后秦国的军事力量大减,所以一切只得从头开始。
此战的大败,可以说是秦穆公咎由自取。他“赌博”式地袭击郑国的战略失败,以致他称霸中原的愿望由此再也没有实现的可能。这虽然是让人始料未及的,但也是无可奈何的结果。
“崤之战”开启了秦、晋两国恶战的开端。在其后的四年里,秦、晋两国连续进行了四次交战,不仅如此,甚至在往后近七十年间,这两国都处在交战的状态。对两国人民而言,“战争梦魇”久久无法散去。
由于“崤之战”大败,秦国无论如何都得讨回颜面,尤其是孟明视。然而,任何对孟明视的指控,其实就是在指责秦穆公。就算是孟明视的背后,有秦穆公的力挺,但他也是要对秦国国内的贵族们有所交代的,否则他主帅的位置如何坐得住?只不过,孟明视带兵的能力确实大有问题。
从“崤之战”开始,四年之间,秦军除了“王官之战”是由秦穆公亲自率领之外,其余的战役均是由孟明视担任主帅。然而,除了“王官之战”秦国不战而胜之外,其余的战役秦国均败于晋国。也就是说,秦穆公一再重用的孟明视,竟然是一位从未打过胜仗、屡战屡败的将军!
孟明视在秦国袭击郑国之前,并未见于史料之中;可疑的是,在秦穆公死后,孟明视也就从此消失了。由此可见,孟明视完全是由秦穆公一手提拔的。他的能力能否胜任,看起来并不是事情的关键。
纵使孟明视带兵从无胜绩,但秦穆公依然不顾群臣的反对,不断地重用他。如果不是秦穆公实在找不到一个合格的主帅来替换他,那就是秦穆公的心中可能另有打算。
一个国家的主帅,倘若是一个过于强势的人,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凌驾于国君之上,正所谓“功高震主”,他甚至有可能会直接威胁国君的地位,晋襄公与先轸就是最好的例子。秦穆公在十六年的等待之后,才得以继承王位。试想,如果他成了和晋襄公一样的傀儡国君,那么他这些年的努力岂不是都白费了?
我们不禁会问,秦穆公不顾胜败、一再重用孟明视的原因,究竟是为什么?
孟明视并非是一个强势的主帅,至少他不像先轸那样,是因为拥有相当多的战功,才被提拔到“中军将”位置上的。实际上,孟明视算是与先轸截然不同的将领。
孟明视是秦国大夫百里奚之子,也很可能是因为有了这一层的关系,他才能当上主帅的。在笔者眼中,孟明视最为人称道的,应该是他的品德与努力不懈。
两年前,孟明视带着败军而还,秦穆公一肩扛起所有的责任,同时他强调错不在孟明视,他也不会因此替换主帅孟明视的职务,因此,《左传》中提到秦穆公信守诺言,并继续重用孟明视。孟明视的名言是“三年将拜君赐”。然而,他为了报复“崤之战”的失败,而再次率军伐晋,不料秦国不但又尝败绩,还因他的名言而让晋国人好一顿嘲讽。
出人意料的是,一败再败的孟明视依然受到秦穆公的看重。对于孟明视而言,当然要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修明政事中,才能回报秦穆公的赏识,并给百姓更优厚的好处,来争取民心的支持。
能以德行来为君王和百姓服务,这当然是好事,甚至连秦国的敌人——晋国大夫赵衰都加以称颂,还引用《诗经》,说像孟明视这样修明德行之人,所带领的军队是无法抵挡、不可战胜的,甚至又说,如果秦军再次攻击,晋国将避其锋芒。
然而,施德于民,虽然有助于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但不代表就能打胜仗,两者之间是不能划上等号的。只是我们从赵衰所说的话来看,孟明视的人格特质似乎比较接近于有仁有德的君子,正因如此,才把他塑造成了“仁者无敌”的形象。
所以我们就会看到,当秦穆公一再重用他之后,他所做的并不是厉兵秣马的军事化训练,而是展现出勤政爱民的君子形象。像孟明视这样的主帅,他的强项,并不在于砍杀征战,他出众的点,在于他对国君的服从性,将远高于战功彪炳的将领。
正因如此,只要国君的要求不在于非得打胜仗不可,通常这样的主帅会深受国君的喜爱,这也就是孟明视天天打败仗,还能不断地受秦穆公重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