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臣方孝孺壮烈而死,他的死冤不冤?

2022-09-06 21:33:50 作者: 明朝大臣方孝

  (三)方孝孺为了忠于建文帝做到最好了吗?

  为皇帝尽忠,方孝孺是否做到了最好?这也未必。

  当朱棣大军压境,朱允炆没有任何希望取胜的情况下,有人建议皇帝弃城而逃,当然不能说这就是逃跑主义。这是主动撤走,另觅他途,以待时机再与朱棣周旋。可此时方孝孺却坚决请求守卫南京城池以待援军,即使事不成功,也应为社稷而死。结果,燕军入城,朱允炆自焚而死。方孝孺被俘。

  其实这时,做为一名忠于自己主子的臣子,有不只一种选择方案。其一是勇敢护主,甚至为主挡枪。不过这一般是对于武士而言,而像方孝孺这样的文人,他是没有资本替人挡枪的,这可以理解。

  第二种方案是,暂且忍辱偷生,诈降归附敌人,然后等待机会为主复仇。其实当时就有人这样做。他叫景清。他也是一位文人,手无缚鸡之力。当朱棣破城之后,他随众人投降,并为朱棣所用。随后他以御史大夫身份上朝时,怀揣利刃,行刺朱棣,但行刺失败被杀。这种方案虽然风险很大,但不是没有一点成功的可能性。万一成功了,岂不是对主子的最大的效忠?当然,这样做本身就必须要做出牺牲的准备。大凡做刺客的,就没有想着要活命,必须有向死的勇气!

  事实上,最后景清失败之后,跟方孝孺的下场是一样的,就是被处死并灭族。方孝孺为什么没有选择这一种方式呢?他跟景清一样都是文弱的书生,难道他是没有勇气吗?显然不像。一种解释是,我心软,我不想杀人。那么还有第三种选择。

  其三是,我护不了主,也不忍心刺杀我主的仇人,怎么办?完全可以追随其主啊,他自焚,我也自焚。就像《泰坦尼克号》中的男主杰克那样,“You jump,I jump!”你跳,我也跳!既然对你绝对忠诚,你死了我岂能独活!就像历史上著名的崖山之役中,大臣陆秀夫背着南宋小皇帝跳海自杀那样,是何等壮烈!然而,方孝孺为什么不追随朱允炆而去?怕死吗?当然也不是,怕死就没有后面的事了,那么是为什么呢?

  方孝孺放弃了上面的三种方式,他选择了第四种,这里姑且叫他方孝孺方式吧。咱们再来回顾一下当初的情景(太过残忍,胆小者可跳过阅读):

  当初,朱棣率军要攻打南京时,道衍和尚姚广孝(他是朱棣的重要智囊,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第一策划人)曾对朱棣说,“南京城攻下之日,方孝孺肯定不投降,希望你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的读书种子就灭绝了。”朱棣当时是答应的。

  可等到朱棣拿下京城,要称帝时,他想笼络有威望的人拥护自己,就选中了闻名天下的大儒方孝孺,为他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不答应,还大骂朱棣篡位。朱棣大怒,说不答应我灭你九族。方孝孺说,灭十族又何妨!继续大骂。朱棣命人用刀割方孝孺的嘴,从嘴巴割到耳朵处,方孝孺嘴里吐着鲜血继续骂。朱棣决定对方孝孺凌迟处死,并灭十族。

  本来在古代最严厉的就是灭九族,这就到顶了。九族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自己一族、姑母及其儿子一族、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族、出嫁的女儿及外孙一族;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一家;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灭九族简直惨绝人寰了,朱棣又发明了第十族,就是把方孝孺的朋友和门生们另列一族,凑够十族。

  1402年7月25日,方孝孺面对朱棣的屠刀,赋诗一首,慷慨赴死,时年四十六岁。他的弟弟方孝友与方孝孺一同赴刑场,也赋诗一首而死。方孝孺的妻子郑氏及两个儿子事先自缢身亡,两个女儿也跳进秦淮河溺死了。

  这只是结局,其实方孝孺死的过程要惨烈得多。灭十族可不是一下子就灭了。历史上还没有灭十族的例子,当时是整整杀了七天,共杀873人。在刑场上,每抓到一个,都带到方孝孺的面前,让他看看,再行千刀万剐。明朝的钱士升在《皇明表忠记》中有记载:“孝孺十族之诛,有以激之也。愈激愈杀,愈杀愈激,至于断舌碎骨,湛宗燔墓而不顾。”然面对如此惨相,方孝孺自始至终,镇定自若,不为所动。这与其说是一种视死如归,不如说是冷血。

  把别人杀完,才杀方孝孺,他死前赋诗一首:“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孰不我尤!”

  面对朱棣的屠刀,方孝孺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确实令人钦佩,他的士人风骨没的说,然而他究竟算不算一条好汉?下面咱们看胡适和鲁迅先生对他怎么评价。

  (四)如果换成胡适先生,他会怎么做?

  对于方孝孺的死,后人多做高度评价,比如笑傲天下的乾隆皇帝就很佩服方孝孺:虽殒身湛族,百折不回,洵为无惭名教者也。

  还有文中开头张廷玉对方孝孺的高度评价。

  不说古人,现在只说中国近代著名学者胡适先生。1961年1月11日胡适和他的秘书胡颂平聊天,说起了方孝孺。胡适说:“方孝孺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外人常说中国很少殉道的人,或说为了信仰杀身殉道的人很少;但仔细想想,这是不确的。我们的圣人孔夫子在2500年前,就提倡‘有杀身以成仁,毋求生以害仁’,这是我们的传统……方孝孺就是为主张、为信仰,为他的思想而杀身成仁的一个人”(《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

  很显然,胡适是很欣赏方孝孺的风骨的。如果胡适处于方孝孺当时的情景,他会慷慨赴死吗?很可能会的。但是他不会跟朱棣大骂,激怒对方,从而让自己被灭十族。因为胡适不是一个硬心肠的人。大家知道,胡适跟鲁迅、徐悲鸿等人一样,都跟自己的原配夫人没有感情,那都是父母强加给他们的媳妇,所以鲁迅和徐悲鸿都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没有爱情的婚姻,寻找自己喜欢的爱人了。期初胡适也是这样想的,但他的原配夫人江冬秀很剽悍,跟胡适闹,一闹,胡适心软了,于是“胡适大名垂宇宙,夫人小脚亦随之”,成了千古佳话。

  连一个长得很一般、自己并不喜欢的小脚女人,胡适都不忍弃之,何况数百上千口人的生命呢?所以,面对朱棣的屠刀,胡适的选择很可能是,杀我可以,但不要动别人。因此,他不会给朱棣起草即位诏书,但也不会大骂朱棣从而激怒这个恶魔,而杀我九族和朋友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