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知识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包拯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众所周知,宋朝作为中国一重要王朝,是由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篡夺五代后周政权得来的。虽然赵匡胤身为一名副其实的武将,但估计是心太软,对好兄弟周世宗柴荣去世之后趁火打劫、欺负其孤儿寡母这一事很是耿耿于怀,于是立下“誓碑”,发下毒誓,除了要大宋后世继承人均不得欺负柴氏后世子孙外,还特别列了一条:不得杀士大夫上书言事者。这也便是宋代“刑不上大夫”的由来。
对朝廷文官及主动挑刺朝廷毛病的谏言者不得用刑杀戮,这在整个封建王朝都实属罕见,即使文官力量异常强大的明朝,朝廷文官也被皇帝当众打屁股责罚过,这表明宋朝时政环境是十分宽松的,这为宋朝发达商业经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过喜忧参半的是:在那个如狼似虎、弱肉强食的时代,对臣民的过分宽容将会导致民众私欲的膨胀和纪律的涣散,从而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战斗力,故宋朝军事上的羸弱不得不说与之有一定关系,当然这是后话。
值得注意的是:宋朝宽松的时政环境不仅针对于人,就连牛这样的牲畜也被颁发了免死金牌:不得随意处死。宋朝法律还规定:如果耕牛无故死去,牛的主人要受到惩罚,可见赵匡胤这“刑不上大夫”之规定,对于耕牛也同样适用。
不过,这法律好是好,毕竟耕牛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对其多加保护无可厚非,但却容易让居心叵测的人用以陷害之用。这不,说来就来,当时的开封府尹包青天包拯就接到这样一桩案子。
一老农来报案,说自家的耕牛被人割了舌头,不能吃东西,眼看活不了几天了。如果就此饿死,毫无疑问,这老农就得被牵连受惩罚。于是老农左右无措之际,便想到找包拯报案,让其替自己讨个公道。
包青天包拯一听便了然于胸,于是二话不说,当即下令老农回去杀牛。老农满腹狐疑,表示不解,包拯只说照做即可,还说过几日割牛舌的凶手自会现身。虽然老农对包拯的说法质疑不已,但包大人有令也不好多说什么,于是立马回去就将牛给宰了。
果然,隔日就有人上开封府状告老农杀牛,还要求包大人将老农绳之于法。包拯冷笑了一番却将告状者缉拿。告状者大呼冤枉,包青天冷冷地说:“你没有割舌头,怎知牛被杀?分明就是想栽赃陷害老农”。一番对峙下,告状者哑口无言,对割牛舌陷害老农一事供认不讳。果然如包大人所料,凶手隔日就出现了。
在对包青天神机妙算断奇案拍案叫绝的同时,不仅也为人性的阴暗面叹息不已。虽然不知此凶手与老农何仇何恨,但绞尽脑汁借着法律的合法外衣陷害别人着实用心险恶。明知国家法律保护耕牛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从而保证国家每一个臣民都有饭吃。
此人偏要为一己私利,不仅忍心割下牛舌,害得无辜牛儿活不了只能进屠宰场,而且借此倒打一耙,陷害老农,这私欲膨胀得是不是太过夸张了?倘若赵匡胤泉下有知,是否会就其对待臣民太过宽松做深刻检讨?
好在此事在宋朝并不多见,赵匡胤处于好心宽松治国、宽以待人,收获的还是民众满满的认同感。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空前繁荣也是对其最好的回报,并且还培育出了像包青天这样刚正不阿、严格执法的执法官,从而为大宋的经济繁荣、百姓富足保好了驾、护好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