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捻军勇猛异常,左宗棠是怎么在两年时间内平定捻军的?

2022-09-25 20:42:52 作者: 西捻军勇猛异

  西捻军勇猛异常,左宗棠是怎么在两年时间内平定捻军的?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左宗棠完成福建船政学堂和福州船政局的奠基后,奉命卸任闽浙总督,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前往西北平定陕甘之乱。

  这一年,是1866年。

  来到陕西后,左宗棠发现陕甘地区各种势力错综复杂,远远超过他的想象。左宗棠在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先平定捻,作为平定陕甘之乱的突破口。

image.png

  当时,活跃在陕甘地区的捻军,被称为西捻军。西捻军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知道,捻军的出现比太平军稍晚,大约兴起于1853年。他们主要活跃在长江以北的安徽、江苏、山东、安徽部分地区,与太平军遥相呼应。捻军的部分领导,还接受过太平天国的封号,如张乐行被封为沃王,张宗禹被封为梁王,任化邦被封为鲁王。1864年,当曾国藩、曾国荃率领的湘军攻陷天京后,捻军成了清朝最大的敌人。

  相对而言,捻军的组织、信仰等都比太平军落后,不过由于主要是骑兵部队,机动性很强,在北方平原上来去如风,给清军造成很大的威胁。1865年,捻军在山东曹州,,设下埋伏圈,将骄傲自大、一路穷追不舍的僧格林沁亲王引诱进包围圈。是役,僧格林沁所部全军覆没,僧格林沁本人被一名16岁捻军少年张皮绠杀掉。

  僧格林沁亲王之死,令朝野震动。朝廷下令,由曾国藩剿捻。曾国藩因进剿不力,被清廷撤免钦差大臣之职,由李鸿章继其任。

  1866年10月起,捻军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赖文光率领,继续在中原地区活动,为东捻军。一部分由张宗禹率领,进入陕甘地区,为西捻军。

  清廷对左宗棠和李鸿章进行了分工,由李鸿章负责进剿东捻军,由左宗棠负责进剿西捻军。于是,就有了左宗棠进入陕甘地区之举。

image.png

  左宗棠是湖南人,行军作战都在东南沿海进行。到陕甘地区作战,对于左宗棠来说,是一项全新的挑战。为此,左宗棠进行了精心准备。

  针对西捻军骑兵勇猛异常,难以防范的特点,左宗棠命人从察哈尔买来3000匹战马,编成了4个营,组成了一支骑兵部队。

  针对陕甘地区绿营和八旗部队难堪大用的特点,左宗棠奔赴陕甘地区时,自己带走了6000名楚军精锐。后来,令楚军大将刘典率12000人来到陕甘地区,帮办军务。又调动广东陆路提督高连升入陕作战,任甘肃提督。

  值得一提的是,左宗棠手下缺乏大将,曾国藩闻讯,主动将湘军名将刘松山送给左宗棠,助他一臂之力。刘松山带领老湘营作战勇猛,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后来,刘松山不幸战死,他的侄儿刘锦棠接管了老湘营,继续在左宗棠的统领下,参与了收复新疆之战。

  要平定西捻军,得采取什么用的战略方针呢?左宗棠心里没底。这时候,他想到了一个老朋友——王柏心。

  王柏心,字子寿,生于1799年,湖北监利(今洪湖市)螺山镇人。王柏心44岁考中举人,45岁考中进士。然而,他无意仕途,只做了一年京官,就以“家有老母,无人奉养”为由,告养乞归。

  1852年,太平军进入湖南,王柏心成为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幕僚,为他出谋划策。当时,左宗棠也是张亮基的幕僚。他们两人就此相识,成为至交、朋友。

  1853年,张亮基出任山东巡抚,左宗棠不愿前往,便与王柏心一起离开了张亮基,回到乡下,依然在白水洞过着隐居生活。

  王柏心在壮年时曾经游历秦陇,“略习其山川风气”。左宗棠写信给他,寻求建议。王柏心回信指出:“为秦事不独在猛战,而在方略处置为远大之谋。”他提出建议:“勿求速战,勿遽促战。必食足兵精,始可进讨。” 只要做到这些,“如此可保百年无事。”

  在具体的军事方针上,王柏心送给老朋友4个字:“缓进急战。”王柏心认为,西捻军擅长流动作战方式,来无踪去无影,必须经过充分的军事准备,宁愿慢一点。等一切准备就绪后,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击敌军,才有胜算。

  对于老朋友的建议,左宗棠充分予以吸收、采纳。特别是“缓进急战”4个字方针,左宗棠更是全面贯彻。他此后“三道进兵,坚持缓进急战之议,亦王柏心有以启之”。

image.png

  在左宗棠的围追堵截下,西捻军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小。1868年7月,左宗棠在李鸿章的协助下,将西捻军围困在山东黄河以北、运河以东地区。一番激战后,西捻军全军覆没,为轰轰烈烈的捻军运动划上了最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