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阁老的狄仁杰为何只有三品官的读者,下面中国知识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唐朝(包括武则天的武周王朝)宰相就是三品官。在这里介绍一下唐朝的宰相由哪些人组成吧。
唐朝为了遏制相权,将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实行三省六部制。即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负责各类事宜。三省长官同为宰相。
三省虽然并立,但官职品级却有不同。三省当中,尚书省的级别最高,长官尚书令正二品,副长官左右仆射从二品,下设六部二十四司,六部长官称尚书,正三品,副长官侍郎,正四品。而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侍中都是三品。也就是说,尚书省随便出一个尚书都跟中书、门下省的长官平级,左右仆射更是高于二省长官,更不要说尚书令了。
但是,此后尚书令却是一直空缺的,因为唐太宗李世民曾担任尚书令一职,他做了皇帝,便无人再敢担任,于是,尚书省日常事务是由左右仆射负责。而由于尚书省长期没有正职长官,所以反而比中书门下二省矮了一截。这也算是一种互相制约。
正常程序,由中书省草拟诏书,经皇帝同意后发门下省,门下省审核后发尚书省执行。由于门下省对中书省草拟的诏书有批驳的权力,所以,一旦中书门下二省意见不统一,势必造成办事效率严重低下。所以,唐代实行政事堂制度,由门下省长官侍中和中书省长官中书令事先对各类政务进行商议,达成意见一致。所以,政事堂才是唐代的政府决策机构,后来能入政事堂开会的人才会被称为“宰相”。
那政事堂会议会由哪些人参加呢?侍中和中书令是必然参会的,负责尚书省的左右仆射是不是参加视情况而定。如果皇帝觉得他们有资格参加,就会加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如果没有这个头衔,就没资格参会,只能负责执行,也就不能称作宰相,还有些官职低的大臣,如果皇帝觉得他们应该参与决策,会加授他们“同中书门下三品”,这样他们也算宰相。所以,唐代宰相数量并不统一。整个宰相班子由三品的中书令、侍中和被授予“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官员,及或许存在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左右仆射组成。
后来武则天将门下省改称鸾台,长官称纳言;将中书省改称凤阁,长官称内史,级别等都没有变化。狄仁杰曾先后担任地官(武则天改制后的户部)侍郎同平章事(等同宰相)、鸾台侍郎(门下省副长官)同平章事、纳言(门下省长官)、内史(中书省长官)。是不折不扣的宰相,三品。
最后说一下唐朝(包括武周)既然宰相才三品,那一二品都是些什么官呢?也有官职的。除了前面说过尚书令正二品、左右仆射从二品之外,一些荣誉官职(三公)如太师、太傅、太保、司徒、太尉、司空等都是正一品;开府仪同三司(享受三公待遇)、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等就是从一品,此外还有些一二品的武职将军。一般担任过宰相的人如果年纪大了退休了会授予一些一品荣誉官职,还有的就是死后追授了,比如狄仁杰死后就追授了正一品司空,活着的话不是很容易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