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的复位之路!晋文公是怎么回国夺权的?

2022-10-09 00:01:00 作者: 晋文公的复位

  晋文公的复位之路!晋文公是怎么回国夺权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晋文公流亡十九年,饱经世情冷暖,积累了丰富的洞察力和政治经验,最终归国夺得政权、成就霸业的曲折故事。然而,古往今来的分析解读集中在公子重耳(晋文公名重耳)流亡团队的传奇事迹上,对于他的国内党羽开辟“敌后第二战场”的事迹涉及较少。下面,笔者将着重分析郭偃、狐突这些重耳的国内党羽,看他们是如何向现政权发动一波又一波的舆论攻击,为重耳归国夺权造势铺路的。

  晋惠公即位后的国内政局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两个嗣子接连被权臣里克所杀。在这个君位悬空的“窗口期”,晋献公在外流亡的另外两个儿子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哥哥公子重耳接受谋臣狐偃的建议,婉拒了秦穆公使者提出的归国夺权邀请,继续蛰伏在陕北白狄地区等待时机;弟弟公子夷吾则接受谋臣郤芮的建议,抓住了秦国提供的机会,承诺割让大片土地给有意拥立自己的秦穆公,并且承诺封赏大片土地给原本支持重耳的权臣里克、丕郑,随后在秦军护送下归国即位,是为晋惠公。

  晋惠公归国夺权时许诺给秦穆公的割地大致范围(红色虚线圈)

  前650年4月,晋惠公正式即位后,听从郤芮、吕甥等心腹谋臣的建议,干了三件事:一是“筑墙”,立即在秦晋边界修筑城墙防备秦国;二是“赖帐”,找借口拒绝按照承诺向秦穆公和国内权臣交割土地;三是“杀人”,以“你杀人太多,当你的君主风险太高”为由逼迫大权臣里克伏剑自杀。

  晋惠公通过“筑墙”“赖帐”,洗刷了自己先前为了夺权而“卖国求荣”的恶名,获得了国内一批强硬派卿大夫们的支持。但是,晋惠公杀里克并没有瓦解重耳国内党羽的斗志,反而激化了矛盾,把他们彻底逼到了对立面。接下来,重耳党羽决定抓住晋惠公君位尚不稳固之时奋力一搏,谋求颠覆新政权、拥立重耳为君。实际上,根据《国语?晋语三》的记载,晋惠公刚杀完里克就后悔了,还埋怨郤芮给自己出了个馊主意。

  重耳党羽谋划的叛乱行动分为政变和舆论战两个部分。一方面,里克被杀时,权臣丕郑正在秦国传达晋惠公“赖帐”不割地的说辞。丕郑得到消息后,马上决定组织政变,于是向秦穆公告发说,晋惠公“赖帐”都是因为吕甥、郤芮、郤称的谋划。丕郑说服秦穆公和他“里应外合”,由秦穆公出面把吕甥等人诱骗到秦国杀掉,然后自己在国内发动政变逐出晋惠公,而秦穆公则以武力护送公子重耳归国。另一方面,国都内其他重耳党羽密切关注晋惠公的一举一动,伺机发动舆论攻击,为重耳归国夺权造势铺路。

  第一波攻击:批判晋惠公

  如上所述,晋惠公逼死里克之后感到后悔,并试图“甩锅”给出主意的郤芮。重耳党羽核心人物之一、太卜郭偃可不能让晋惠公就这样蒙混过关,他马上发表了这样一段将批判重点直指晋惠公的言论:“不仔细谋划就进谏劝说除掉里克的,是郤芮。不仔细考虑就杀人的,是君主自己。不仔细谋划就进谏,是不忠。不仔细考虑就杀人,是不祥。不忠,要受到君主的惩罚。不祥,将遭到天降的祸难。受到君主惩罚,会身死蒙羞。遭到天降的祸难,会绝后代。通晓正道的人不要忘记,灾祸将要到了!”

  这段话不可谓不狠,但是如果跟重耳党羽接下来要掀起的舆论风浪相比,这只能算是正式“炮轰”之前的“试射”而已。

  第二波攻击:搞臭“申生改葬”

  杀里克之后,晋惠公决定要举行一场“改葬太子申生”的公关活动,通过给这位品德高洁、感动晋国的冤死太子平反,塑造新政权的正义形象,占据道德制高点,营造有利于稳定局势的正能量舆论氛围。然而,由于不明原因,活动当天现场出了严重事故,棺材盖子错位打开,尸臭弥漫全场。

  骊姬设计杀申生(汉画像石摹本)(《山东画像石中几幅画像的考释》,1987年)

  根据《国语?晋语三》的记载,事故发生后,一首抹黑晋惠公、颂扬公子重耳的“民谣”在晋国都城里迅速传播开来:

  “贞之无报也。

  孰是人斯,而有是臭也?

  贞为不听,信为不诚。

  国斯无刑,偷居幸生。

  不更厥贞,大命其倾。

  威兮怀兮,各聚尔有,以待所归兮。

  猗兮违兮,心之哀兮。

  岁之二七,其靡有微兮。

  若狄公子,吾是之依兮。

  镇抚国家,为王妃兮。”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想要标榜贞正却没有好报哩。

  这人是谁,改葬申生却发出这样的恶臭?

  想按正礼安葬却不被听从,想标榜信义却不见真诚。

  国家这样没有刑罚,让偷窃君位的人侥幸生存。

  不改变这个君位的正当性,晋国的命运将会倾覆。

  畏惧这人啊,怀念那人啊,各自汇聚自己所拥有的力量,等待最后的归宿啊。

  唉呀想摆脱这人远走他乡啊,又难舍故土而内心哀伤啊。

  二七十四年后,这人的后代将要微亡啊。

  远在狄的公子,我们依傍的是他啊。

  他将镇抚国家,作周王的辅佐啊。”

  主管占卜预测、以敢于直言著称的太卜郭偃也马上配发了这样一段煽风点火的言论:“很难啊,好事真难做!君主改葬太子申生是想引以为荣,却使自己的恶名更加昭彰。一个人内心美好,必定会表现于外并且传扬于民间,民众会爱戴他。反过来一个人内心丑恶也一样。所以行动不可不慎重啊,必定有人会知道。十四年后,君主的继承人将被废弃吧,这个运数上天已经告知民众了。公子重耳会进入国都即位吧,这迹象已经在民间显现了。他如果进入国都即位,一定会成为诸侯之长而朝见周王,这光辉已经照耀民众了。数字,是预言的记录。迹象,是民意的先导。光辉,是明德的闪耀。用记录预言来表述,用阐发民意来引导,用闪耀光辉来昭示,重耳不到来还等待什么?想要为他作先导的人可以行动了,他将要到了!”

  如果我们不相信国人和郭偃能准确预测十四年后重耳归国夺权的话,这个记载在《国语》里的故事实际上大概是这么回事:晋惠公改葬太子申生的活动上发生了尸臭四溢的事故,这个事故本身很可能就是混迹在工作人员中的重耳党羽所为,为的是毁掉这场利用申生美名来“加持”新政权的公关秀,把它转变为一场利用申生尸臭来彰显新政权“污秽本质”的反公关秀。事故发生后,重耳党羽立刻在国都内散布一首民谣体的政治讽刺诗,使其广泛流传。当然,原诗中并没有“二七十四年后,这人的后代将要微亡啊”这句话,而只是泛泛地预测重耳未来将会归国夺权。然后,同为重耳党羽的郭偃对这首诗追加评论,宣扬这首民谣反映了天意和民意,号召民众为重耳归国早作准备。当然,郭偃的原话中并没有关于十四年的那些评论。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