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两个字最早出现在一个叫“何尊”的出土文物上的铭文,这是西周早期一个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制作的一个祭祀用的器具,这个器具在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何尊”的尊内底部铸有12行共计122个字的铭文,其中有一句话是写的是:“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
这是中国两个字最早的文字记载,这句铭文的意思是: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在这个叫何尊的祭器中,中国指的是天下的中心,由于此尊想表达的是周成王在成周兴建都城,所以也可以指洛阳及周边地区,但当时西周的都城在镐京,也就是今西安,所以中国也特指洛阳到西安为中心的周朝统治区。
何尊祭器
这是关于中国最早的记载,大致表达了中国这两个字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天下的中心,也可以理解为从洛阳到西安这一带的核心地区,这个叫何的贵族显然不是第一个运用中国这两个字的人,中国最早指的其实不是具体的地理范畴,而是一个文化上的概念。
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两个字来自西周或者更早的朝代,古人是没有地理概念的,大概是商周时期,古人理解的整个天下就是自己生存的地方,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天下有个地球,地球还是圆的,他们以为整个天下只有自己生活的这一块地方,只有他们生活在世界的最中心位置,这个最中心位置可以理解为从洛阳到西安为中心沿着黄河从发源地一直延伸到入海口这一系列的地区。
古人的地理概念
商周时期的古人一直以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他们经常抬头看天,发现天是圆的,然后他们人为地以为地是方的,这就是天圆地方的概念,一个圆的天如果盖住一个方的地,是盖不住,学过几何的人都知道,一个圆来盖一个正方形,会有四个角露出来,古人以为自己生活在那个圆的地区,那个三角形的角以及圆的外面则生活着北狄、南蛮、东夷、西戎等少数民族。
到了西周时期,当时的人仍然是这样认为,认为自己生活在中心,所以这就是“中”。
《左传》中有一句话: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分封制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是整个天下最大的建议主,也是天下共主,周天子建立了以“周”为国号的国,然后把所建立的“国”中的土地进行分封,分封给宗室子弟,功臣,前朝贵族到各地为诸侯,诸侯再把周天子封给自己的土地进一步分封下去,分给卿大夫,卿大夫建立的叫“采邑”,卿大夫再分封土地给士,士建立的就是“家”。
把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些封建统治者合起来就是“国家”的概念,国家是国与家组合而成的产物,同时也泛指整个天下,形成国家的雏形。周朝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又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因此合起来理解就是:世界中心的国家,简称中国。
中原地理范畴
但在周朝,中国不是国家名,而是地理概念, 不仅仅是周朝,所有的封建王朝都是以国号为自己政权的代名词,但在很多历史文献中不断地出现中国两个字,比如《诗经 大雅 民劳》出现了: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中国,以为民逑。惠此中国,俾民忧泄。惠此中国,国无有残。
这一首诗中出现了四次中国,这里的中国指的就是地理概念,也就是指居住在中原的人,也就是华夏民族,再比如《说文解字》中有这么一句话: 夏,中国之人也。
中华文明
说文解字是东汉时期的著作,把更早的夏朝就称为中国人,这种思想不是没来由的,很可能最早在夏朝或者商朝时期,就已经有中国这个说法了。
而在《史记 武帝本纪》中的也有这么一句话: 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
这已经把中国当成了华夏政权的代名词了,但是,中国并非特指某一个朝代,而是特指在华夏或者中原大地上建立的所有政权,都称为中国,这意思就是国号可以不断变化,但是中国两个字一直没有变,一直在流传,举个例子,秦朝可以称自己是中国,汉朝也可以称自己是中国,直到民国和现代我们还是称自己是中国,这种称呼已经超越了国家的概念,成为一种文化概念,泛指所有在华夏的政权、百姓、人民以及国家。
中国文物
从周朝开始,经秦、两汉、三国、两晋、隋、唐、宋、元、明、清,无论国号如何变化,这些朝代都自称为中国,即使不是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朝代,也要刻意称自己为中国,因为中国不仅仅代表了地理范畴,而且已经深深打上了文化的烙印,代表了正统与合法性,也代表了华夏文明。
封建社会结束后,皇帝被正式废除,国号也被废除,因此中国两个字开始正式成为国名,于是就成为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国名,事实上中国两个字是华夏最古老的两个字,几千年前,我们的先祖已经这么叫了,所以才有了今天的中国,中国这两个字与中国五千年文明一样渊源流长。#中国#西周#西安收藏
古人的地理概念
商周时期的古人一直以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他们经常抬头看天,发现天是圆的,然后他们人为地以为地是方的,这就是天圆地方的概念,一个圆的天如果盖住一个方的地,是盖不住,学过几何的人都知道,一个圆来盖一个正方形,会有四个角露出来,古人以为自己生活在那个圆的地区,那个三角形的角以及圆的外面则生活着北狄、南蛮、东夷、西戎等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