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西周时期,当时的人仍然是这样认为,认为自己生活在中心,所以这就是“中”。
《左传》中有一句话: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分封制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是整个天下最大的建议主,也是天下共主,周天子建立了以“周”为国号的国,然后把所建立的“国”中的土地进行分封,分封给宗室子弟,功臣,前朝贵族到各地为诸侯,诸侯再把周天子封给自己的土地进一步分封下去,分给卿大夫,卿大夫建立的叫“采邑”,卿大夫再分封土地给士,士建立的就是“家”。
把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些封建统治者合起来就是“国家”的概念,国家是国与家组合而成的产物,同时也泛指整个天下,形成国家的雏形。周朝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又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因此合起来理解就是:世界中心的国家,简称中国。
中原地理范畴
但在周朝,中国不是国家名,而是地理概念, 不仅仅是周朝,所有的封建王朝都是以国号为自己政权的代名词,但在很多历史文献中不断地出现中国两个字,比如《诗经 大雅 民劳》出现了: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中国,以为民逑。惠此中国,俾民忧泄。惠此中国,国无有残。
这一首诗中出现了四次中国,这里的中国指的就是地理概念,也就是指居住在中原的人,也就是华夏民族,再比如《说文解字》中有这么一句话: 夏,中国之人也。
中华文明
说文解字是东汉时期的著作,把更早的夏朝就称为中国人,这种思想不是没来由的,很可能最早在夏朝或者商朝时期,就已经有中国这个说法了。
而在《史记 武帝本纪》中的也有这么一句话: 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
这已经把中国当成了华夏政权的代名词了,但是,中国并非特指某一个朝代,而是特指在华夏或者中原大地上建立的所有政权,都称为中国,这意思就是国号可以不断变化,但是中国两个字一直没有变,一直在流传,举个例子,秦朝可以称自己是中国,汉朝也可以称自己是中国,直到民国和现代我们还是称自己是中国,这种称呼已经超越了国家的概念,成为一种文化概念,泛指所有在华夏的政权、百姓、人民以及国家。
中国文物
从周朝开始,经秦、两汉、三国、两晋、隋、唐、宋、元、明、清,无论国号如何变化,这些朝代都自称为中国,即使不是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朝代,也要刻意称自己为中国,因为中国不仅仅代表了地理范畴,而且已经深深打上了文化的烙印,代表了正统与合法性,也代表了华夏文明。
封建社会结束后,皇帝被正式废除,国号也被废除,因此中国两个字开始正式成为国名,于是就成为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国名,事实上中国两个字是华夏最古老的两个字,几千年前,我们的先祖已经这么叫了,所以才有了今天的中国,中国这两个字与中国五千年文明一样渊源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