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刘启的宠妃,栗姬是怎么死的?

2022-10-11 10:48:13 作者: 汉景帝刘启的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知识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栗妃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栗妃在景帝还是太子就很得宠,因此也为景帝生了三个儿子,长子临江闵王刘荣、皇二子河间献王刘德、皇三子临江哀王刘阏于。按理说,为皇帝诞下排名前三的三位皇子,又深得景帝宠幸,应该是皇后最佳人选,皇长子即皇帝位,晋升皇太后也很有可能。然而,一把好牌却被栗妃打得稀烂。

  得罪贵人

  栗妃早年得宠,但随着时间推移,景帝也不再宠爱她。而就在此时,景帝的姐姐刘嫖又不停地为他寻找美女,栗妃将自己失宠的账记到刘嫖头上,二人就此结下梁子。栗妃此时还未发作,毕竟身份卑微,一个是长公主,一个是妃子,影响力还是有限。

image.png

  栗妃弱,刘嫖强的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景帝四年(前153年)。2年前,景帝经历了七国之乱,痛定思痛,他意识到了立储君的重要性:早立太子,避免诸侯王觊觎皇位,再生事端。经过再三考察和思考,景帝四年决定立栗妃之子也是景帝庶长子刘荣为太子。

  刘荣立为太子后,栗妃更加跋扈,毕竟按照历史惯例,母以子贵,儿子为太子,她封皇后是迟早的事,将来儿子即位,她称为太皇太后也是迟早的事。

  一看刘荣得封太子,野心勃勃的长公主坐不住了。她派人向栗妃提亲,想要把自己女儿阿娇许配给太子,促成两家联姻,保证长公主家族地位长久不衰。

  栗妃与长公主向来不和,加之现在儿子封太子,更加不把长公主放在眼里,果断拒绝了这桩婚事。加之前去提亲的吴婆为了推卸责任,添油加醋、挑拨离间,回报长公主,这下栗妃把长公主彻底得罪了。

  对于此事太子太傅窦婴说出了要害,他说:两宫之内,谁都可以得罪,唯独不能得罪长公主,今汉室天下,一者太后,二者皇上,三者梁王,唯有长公主可以穿梭期间、游刃有余。皇上那视为亲情,但说无妨;太后那视为体贴,母女情深;梁王是长公主的小弟弟。可见长公主能量之大。

  而另一边,阿娇和王美人的儿子刘彘(彻)定了娃娃亲,成功联姻,结成王刘联盟,这个联盟是刘彘(彻)日后被立为储君的重要政治基础,也是刘荣被废、栗妃被杀的重要原因。

  恃宠而骄

  就算栗妃如此骄躁,还得罪了不少人,毕竟刘荣还是太子,景帝从政治稳定的角度考虑,还打算挽救她,给她机会。然而,栗妃再次拒绝了景帝的挽救。这要从景帝“托孤”栗妃说起。

  一次,景帝在汤泉宫养病,栗妃服侍在旁。景帝问她:他死后如何待其他皇子?她竟然回答:难道他们自己不会照顾自己?臣妾又不是他们的奶妈。按照《史记·外戚列传》的记载:百岁后善视之,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景帝恚,心嗛之而为发。而野史《汉武故事》记载:栗姬怒,弗肯应,骂上老狗。什么?骂皇上老狗?一个妃子,怎么会有如此胆量。我的理解是恃宠而骄。

  景帝之所以托孤,说明无废太子之念,有立皇后之心,然而栗妃的骄纵和幼稚让她错过了最后的机会,那等待她的必然是被废、被杀。

  栗妃之死

  王刘联盟对栗妃的打击要从大行令栗贲说起。栗贲是栗妃的哥哥,任大行令,司朝廷礼仪。薄皇后被废后,后位一直空缺,而栗妃又伤了景帝的心,景帝暂无立后之念。长公主对景帝的心思十分了解。并心生一计。

  长公主召见大行令栗贲,对他说:景帝早有立栗妃为后之意,但自己不便提出,要大臣提及此事。不明真相的栗贲果断进言,说什么母以子贵、子以母贵,建议皇上立太子之母栗妃为皇后。结果景帝大怒,将栗贲以大不敬论罪,按照汉朝律法,大不敬当问斩。栗贲死。

image.png

  随后,栗妃被废,被打入冷宫,后自杀。关于她的自杀,我一直持怀疑态度,幼稚的栗姬还以为皇上只是跟她怄气,只要气消了就会赦免她,她一心等着皇上,怎么又会自杀呢?而且郅都刚去看过栗妃,她就自杀,这是不是太巧了?所以关于栗妃之死,更可靠应该是景帝授意或者默许郅都杀了她。

  栗妃死了,她的死因值得我们反思,在我看来,栗妃知识主要有以下原因。

  1.恃宠而骄。栗妃依仗景帝对他的宠爱,嚣张跋扈,完全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她都“骂上老狗”了,还能把谁当回事呢。这样的性情导致两个结果,一方面得罪很多人,特别得罪皇帝和长公主;另一方面,她的嚣张跋扈引来嫉妒和恨,无形之中树敌。

  2.缺乏政治智慧。栗妃是个地地道道的小女人,毫无城府,甚至可以说有些幼稚,这是她被杀的根本原因。第一,得罪了最不该得罪的长公主,这说明她压根没看到长公主的能量;第二,景帝托孤,她果断拒绝,这说明她没听东景帝想要立她为后,将其他儿女交代给她的意思;第三,被废后,还幼稚的以为景帝再跟她怄气。在栗妃眼中,景帝只是一个男人,她忘了景帝还是皇帝,还是天下之主。愚蠢之极,最红她的愚蠢害死了她。

  看了栗妃之死,反观现实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有的人一朝权在手,并把令来行,有权就是韧性,结果往往不得善终。反倒是为人低调、稳重,默默观察周边一人一事的人笑到最后。正如窦婴对栗妃的劝告:宫闱之事,不到最后一刻,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其实,为人处世的道理就那么点,史书都已经写了,最后借用剧中窦太后的一句台词与读者共勉:得宠尚需思辱,居安仍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