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带你看北京核心区规划,新编控规有哪些亮点?

2020-09-02 18:06:50 作者: 专家带你看北

另外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从我们规划师的角度来讲,这样的一个作为,实际上从根子上保住了北京老城。对于历史文化的保护,对于老城核心区的保护,从规划的角度来讲,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一个衍生的结果。

Q

核心区控规的特点和亮点是什么?


石晓冬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及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技术负责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核心区控规的特点和亮点可以总结为四个体系

第一个是搭建了开门编规划的组织体系。体现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加强规划的顶层设计与坚持问计于民等措施统一起来,为支撑首都功能核心区保护更新精细化的要求,我们组织了21家深耕首都功能核心区规划设计的单位,形成了300多人的团队,同时也发动了32个街道,百余名街区更新的责任规划师,以及上百名街道、社区的基层工作者,参与到规划方案的编制中,这个也是首次。

同时规划在编制过程中也征求了市级的25个部门,49位权威专家的意见、建议,在公示期间,除了北京规划展览馆作为主展馆外,在首都功能核心区32个街道分别设立了微展厅,据统计参观的人次达到了13000多人,在家门口办展厅就是征求老百姓对规划的意见

公示过程中收集到了1269份社会大众的意见和600多条专家的意见,我们逐一进行了研究,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确保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规划里面来。

第二个是建立了面向实施的技术体系。针对首都功能核心区在首都功能保障、人居环境改善、历史文化保护、公共空间营造、公共服务改善等方面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实际要求,这次规划充分考虑了这是在老城区的规划,以及采用了街区保护更新这个工作的特点,突出了规划的颗粒度,也就是非常细、非常可感知。

下绣花功夫,对首都功能核心区现状约2百万常住人口、3.6万宗各类权属的土地,还有25万栋建筑,百街千巷,10005棵古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对32个街道、183个街区、400多个社区、大约3600个地块,进行分级分类指导,针对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人、地、房之间的复杂匹配关系和空间资源非常有限的特点,增加了规划实施的一个时间维度,建立以时间换空间的规划思路

第三个是总结了老城保护的公共空间体系。这次核心区控规强调紧密围绕老城核心价值,做好保护和传承,精心保护好这张中华文明的金名片,保护好两轴,即中轴线和长安街,保护好四重城廓、棋盘路网、六海八水、九坛八庙的历史格局;丰富和拓展保护对象,增加对地下文物埋藏区、历史街巷、历史名园、革命史迹的保护,共明确了11类保护对象。

通过规划,我们也要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从占老城的33%,未来要提高到38%,接下来也会逐批公布历史建筑的名录,同时要精心打造10条文化探访路,15片文化精华区,体验四种文化;营造36条特色景观视廊,棋盘式的林荫街巷,大量因地制宜、尺度亲切的小微绿地公共空间,形成与自然山水和谐相融、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公共空间体系,描绘鲜活生活图景。

第四个是在规划编制中形成了“1+1+32”的成果体系。这次规划的成果进行了一个系统性的考虑,形成了一本规划文本,一本街区保护更新导则和32册控规图则的成果体系,满足规划组织实施的需要。


吴唯佳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首都区域空间规划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们国家翻开了一个新的历史篇章,首都中央机关在北京工作跟老城融合在一起,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个怎么更好的使中央机关高效运转,另外一方面来看怎么把古都保护好

在一个古都里这么多年生活的老百姓,解放初的时候一百多万,现在将近两百万,人越来越密,怎么把老百姓的生活搞好?这一版规划最大的亮点,我认为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