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初候 鸿[《淮南子》作"候"]雁来。鸿大雁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详见雨水节下。
二候 元鸟归。元鸟解见前。此时自北而往南迁也,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
三候 群鸟养羞[《淮南子》作"群鸟翔"]。三人以上为众,三兽以上为群。群,众也。《礼记》注曰:羞者所羹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
白露,露凝而白,白水秋露。
二十四节气当中,"白露"二字最是美妙。《诗经》有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芦苇绵密苍茫,秋露凝结成霜。你心仪的女子,正立在河岸旁。白露时候,天湿地润,星亮月明。岸边的芦苇,秋风中来去,摇曳出诗意。一排排,一片片,只愿伊人, 莫负佳期。
李白此诗,写在金陵(今南京)。南京,六朝旧都,古意盎然。行走在南京的街头巷陌,总令行客恍惚今夕何夕。夫子庙里有才子,秦淮河边是佳人。路过的每一座桥,都载有厚重的昨日。倚靠的每一棵树, 都见过沧桑的曾经。李白所登"城西楼"便是秦淮河畔的"孙楚楼", 南京城里最有名的酒楼。
李白曾在孙楚楼豪饮,穿紫绮裘、戴乌纱巾,与酒客狂饮至醉。酒罢,又与人坐船,夜游秦淮河,纵歌今与古。还留下"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的诗句。此诗,大约是在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公元726 年), 李白初至金陵时登孙楚楼有感而作。那时,李白年轻,行游四方,仍有怀才不遇之心。
南京的秋,夜晚寂静,凉风四起。他,独自一人,登孙楚楼,目极远方,眺望吴越。内心孤凉,可以想见。
清代文人陈文述有一首《孙楚酒楼》:"秋色三山雨,江流六代烟。偶谈孙楚事,因过酒楼前。花月唐天宝,风流李谪仙。凭阑同一醉,高咏二千年。"写的便是曾经李白醉饮孙楚楼的事。
深夜南京,人烟俱静,犹如空城。秦淮河之美,美在白云、城池投影之时水波荡漾。涟漪层层,如晃金陵。夜树湿润,叶生白露,秋露如珠,晶莹剔透。月光照人,也照露珠。露珠低垂,摇摇欲坠。月影在其中,滴水如滴月。
南朝江淹《别赋》中写的白露最美:"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月下独立,孤自沉吟,久久不归。沉吟什么?往事?当下?还是将来?或许,都有。诗仙李白的青春岁月,与后生大众并无二致。也有执念,也有徘徊。一心诗意,满腔热忱,却无用武之地。这夜,他的孤独, 如同秋露无声坠落,也如明月独照人间。只叹,自古与他性灵相通之人, 太少。
谢朓,字玄晖,常被唤作"谢玄晖"。唯有谢朓,是李白心中至为敬慕与推崇之人。无奈,他们之间隔了两三百年的漫长光阴。一个南朝, 一个唐代。李白说,只有谢朓能写出"澄江静如练"的诗句,念及这句诗,更令他久久陷入怀缅而不能自拔。隔世知音,便是如此。
李白引用谢朓诗句,只将"静"改为"净"。此句出自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 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明 佚名 垂虹秋色图(局部)纸本
唐玄宗天宝十二年(公元753 年),五十多岁的李白流离至安徽宣城。谢朓曾出任过宣城太守。宣城有一座"谢公亭",当年谢朓在此送别过友人范云,后人为了纪念谢朓,便名之"谢公亭"。
李白一生不忘谢朓,晚年路遇此处,依然心中唏嘘,特地为谢朓写了一首《谢公亭》。
-
END
文:王臣
图:《日月书:古诗词里的二十四节气》插图,网络图片(侵删)
【延伸阅读】
王臣 《日月书:古诗词里的二十四节气》
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尽可能系统地讲述了二十四节气的气候变化、农事活动、传统习俗、饮食养生等,并将文化、风物、民俗融入古诗词品鉴。
读二十四节气,品唯美古诗词。在有限的人生里,领略无尽的岁月之美。
了解更多,点击阅读《日月书:古诗词里的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