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普惠微营家:助力小微企业科研探索成就中国脊梁

2020-09-18 11:40:45 作者: 平安普惠微营

赵阳担心外地人做了个一两年回老家结婚去了,所以很想招聘本地人。但在德清,本地的大学生比较少。从18年夏天之后赵阳发现很难留人,总有人做了一段时间不做了,说要改行了,或者去卖房、去卖车了,下家工资给得更高,这些员工离职时常常走得很急,东西都不拿就走了。

      一个刚毕业的大专生让赵阳觉得很惋惜。这位叫做小应的小伙子比较能吃苦,很勤奋,学东西也比较快。“本是打算公司整体要涨一涨工资的,后来被耽搁了,他就提出了辞职,有个工厂开出了更高的年薪,然后他就离开了。”

      尤其是采样岗位更难招。赵阳解释道:“采样要出去干活的,比如说像30多度、40多度的天气,很辛苦的,你如果大学生毕业,你愿意干这个活吗?”科研岗位相比销售岗位要更“不吃香”。

      18年的下半年,几乎50%的员工在“流动”,来来去去多达十三四位,这样赵阳一度很苦恼。回忆那段时光,赵阳觉得很艰难,很多时候他都要亲力亲为,不少公司员工技术水平还不稳定,所以公司的整体运营,也是磕磕绊绊的。

      这个用人的难题对赵阳的管理能力和公司运营能力提出了很多挑战。赵阳通过向有经验的老板请教、看书学习,逐渐自我优化。到2019年的上半年,持续大半年的人员流动期结束了,公司人员和业务都趋于稳定。

      创业两年多来,从德清的老牌的玻璃厂、供热厂到新兴的钢琴厂,再到附近安吉县的竹制品加工厂,赵阳的公司业务也不断拓展。

      他们做很多“排忧解难”的工作。有一家德清企业的排污,检测后不达标,设备改造要花费几十万元,而赵阳公司经过分析后,提出了更优的整改方案,帮助这家工厂节省了几十万元资金。赵阳说,创业两年来,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专注于“小而美”

      疫情之后,公司业务稳定了,赵阳带领同事们每天早、晚两个会,每天做三个表,哪些要做好,打钩,哪些有问题,打叉。赵阳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强,做事情喜欢逻辑化、清晰化,很多东西都喜欢做成Excel,一目了然。

      他做事喜欢未雨绸缪,很多事情提早做准备。他认为公司大起大落不是好事情,一个管理者要避免大起大落。

      他自称是闲不住的人,总是不断在人生中找到一个阶段性的抓手,工作两三年之后,他觉得比较迷茫,不知道干点什么,就找到了一个抓手——考证。考执业药师证、考中级质量工程师证、考浙江省药学技术人员中级证、考在职研究生,基本上一年一个证的节奏。考证的时候基本上花半年的功夫泡在图书馆,每天下班吃好饭就去,一直呆到图书馆关门,周末两天全天都在,坚持了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