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以“笑脸庆丰收 携手迎小康”为主题的桐庐县第三届农民丰收节暨富春江慢生活体验节在富春江镇茆坪村开幕。
茆坪村地处浙江省首个乡村慢生活体验区——桐庐富春江(芦茨)乡村慢生活体验区内,这座深山古村落的迷人风采,古道、古桥、古树、古宅……一件件古物诉说着村庄的悠悠过往,也构成了当下茆坪的基本元素。
从卫星地图上看,南北走向的茆坪村形如一只硕大的元宝,仿佛被谁不经意间斜放在了桐庐的连绵群山之间。
村落始建于宋元之际,现有马岭古道、万福桥、仁寿桥以及胡氏宗祠、文安楼等二十多处历史文化建筑,还有圆柏、香樟、黄连等一批古树名木。
古时的茆坪人以烧碳为生,卖碳为业。一条马岭古道,沟联起桐庐与浦江两县的商贸往来;而村前缓缓流淌的芦茨溪,则承载着过往船只,将村里的竹木、柴碳等山货运送至四面八方。明末清初时,地处水陆交通中段的茆坪村,是各地客商的必经之地和歇脚、休憩的重要驿站,也是浙西地区最为兴旺发达的村落之一。
村内有修建于民国初年、占地面积达500多平方米的徽派建筑的文安楼,它被曾到此小住过的桐庐籍国画大师叶浅予誉为“江南第一农居”,老宅外观气派恢宏,又有着浓郁的历史韵味,时常有人前来探访或考察。
亭台楼阁今犹在,山水古韵入画来。城镇化的进程中,当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渐渐消失,当一些古村落徘徊在去或留的十字路口,已然走过700多年历程的茆坪村,从一拨拨慕名而来的游客中看到了机遇。
尊重历史,修复古建,适度开发,让乡愁成为最动人心弦的一种情怀与生产力——古村焕发出新生机,也为本次丰收节和慢生活体验节提供了极好的环境和人文条件。
当人们走进茆坪村,古樟古道古亭,热情洋溢的“谷物笑脸”,高高的由各种谷物组成的丰收塔,久违的渔夫和鸬鹚鸟,阳光之下的晒谷场,一屉屉排列有序的馒头蒸屉……几乎都成了来者驻足留影的打卡之地。
不同于一般形式的展览,本次活动的言农展览不仅向游客展示水稻一生的成长过程,突出“粒粒皆辛苦”的主题,还展示了来自桐庐县各个乡镇的名点、名吃、名产,并开设了有网红达人的直播宣传,让人们欣喜地感受到现代化建设在农村奔小康的路上所踏出的坚毅步伐。在开幕式上,唱主角的不是音乐舞蹈,而是来自全县14个乡镇街道的代表,向所有来宾“吆喝”,推荐自己的“三农”特色产品;而以“金穗奖”为题的首届为全县农户设立的奖项,分别授给了最大养殖户黄淑女、黄兴根、王鹰、王樟荣、邓友良、吴利伟等6人,最大种植户方雪勇、向毅、王樟强、徐星、魏小芬、金建荣等6人。早在一个月前就准备就绪的茆坪女子板龙在开幕式上成了最抢眼的民俗表演,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富裕起来的农家妇女所呈现的激情和欢乐。
“十六回切”是流传于桐庐境内的一款始于南宋的民间家宴,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当天的“丰收宴”上,当地农民推出了他们亲手制作的象征富裕起来的农民生活的“农家十六回切”给游人留下了无尽的回味……
同步举办的富春江慢生活体验节,把马岭古道、石舍文创、农事比赛、春江鱼宴等多项极富特色和互动的活动,通过专业人士指导,志愿者带领,游客探访参与等多种形式,让来宾更加立体地感受到了当地的风景、风情、风韵。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钱凌芸 陈晶 | 责编:汪杰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