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春节假期前后美股、港股的持续震荡相比,2019年以来A股市场并未受到太多外部因素影响,反而走出节后首个“开门红”行情。截至2月11日收盘,上证综指报收于2653.90点,上涨1.36%,成交1373.07亿元;深证成指报收于7919.05点,大涨3.06%,成交1825.59亿元。创业板报收于1316.10点,上涨3.53%。在行业方面,通讯、农牧饲渔、软件、钢铁等行业涨幅居前;5G概念、猪肉概念、3D玻璃概念、苹果概念、数字中国概念、国产软件概念、燃料电池概念等题材股表现抢眼。
“开门红”背后的动力来自哪里?A股缘何走出独立行情?
市场走出独立行情
与A股走出强势、独立行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盘主要股指总体延续高位调整态势。2月4日至2月10日,美股道琼斯工业指数(DJI)有5个交易日,累计上涨42.44点,涨幅仅为0.17%,振幅高达2.22%。而同期港股恒生指数(HSI)仅有2个交易日,累计上涨15.58点,涨幅仅为0.06%,振幅达1.70%。其中,2月8日美股和港股一度低开逾1%,道琼斯指数和恒生指数盘中分别上演220余点、470余点大逆转。
A股首日“开门红”走势从一个侧面表明,国内市场受到春节假期内冲高回落、成交额缩水的外盘市场影响相对有限。从短期和表面因素看,独立行情与三方面内部条件有关。
首先是时间“窗口”因素。国泰基金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春节后市场仍处于“开工未到”的“窗口期”,市场容易出现躁动。行情将从外资驱动转向内资驱动。从全球大类资产的联动性水平来看,目前仍然是全球风险偏好(情绪)驱动的市场修复,很可能仍未到基于基本面改善之时,反转效应占主导,预计此轮反弹以估值修复为主要特征。
其次是利空消化因素。交银施罗德基金策略分析师马韬认为,2019年以来,A股成长板块商誉减值与业绩爆雷的风险已基本被消化。根据已披露的2018年年报,除通信、计算机板块之外,机构投资者对成长类股票配置水平已达到2015年以来最低水平,避险情绪浓重。在“商誉地雷”爆发后,以节前一周商誉减值标的为样本统计,超七成商誉减值标的第2个交易日均收涨,说明经过2018年较长时期调整市场已提前消化未来利空。市场在轻装上阵之后,投资价值开始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