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下午,位于浙江杭州的某服装公司直播间内,知名网红主播廖某正在频繁试穿各类女装产品,数以万计的粉丝正在通过网络围观这场热闹的带货直播。然而,让粉丝们意外的是,前一秒直播间内廖某还在试穿产品,下一秒镜头里却走进了一群便衣警察,伴随着廖某错愕的表情,直播戛然而止。
这不是直播间的特殊表演,而是一场实实在在的抓捕行动。8月28日,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经过2个多月的缜密侦查,成功侦破本市首例利用“网红主播直播带货”形式对外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案,在浙江多地抓获售假犯罪团伙5个,查处窝点8处,当场缴获假冒多个奢侈品牌的箱包、服饰等各类商品3000余件,抓获正在直播带货的廖某(女,27岁)等犯罪嫌疑人50余名,其中41人已被依法批准逮捕。
网红主播成为售假推手
今年6月,虹口公安分局经侦支队民警在辖区开展大调研活动中,收到辖区某服装企业提供的一条线索,有网红主播在某电商平台直播间内销售假冒该企业品牌的服饰。经过初步调查,这名网红主播正是廖某。2017年10月,廖某与一家经纪公司签约成为一名带货主播,并开始在某电商平台上开设直播间,主营女装和饰品。由于有从事平面模特的职业经历,廖某凭借其独到的直播风格和穿搭技巧,短短三年积聚了百万粉丝,成为一名“头部主播”。据统计,廖某直播间场均观看人数在20万以上,场均销售额突破7位数。
作为一名签约主播,公司为廖某配备了一支直播团队,包括廖某在内一共有6人,其中,有专门负责与商家对接的,专门负责直播场控的,专门负责平台数据的,还有专门负责处理售后的。成为“头部主播”后,廖某自然倍受商家青睐,几乎每天都要直播10个小时以上,收入可达3到4万元。
然而随着廖某直播间的日益火热,一些“特殊”的商品也逐渐出现在了她的直播中。这些商品有着某些奢侈品的专有设计和图案标识,但在直播过程中,廖某不会提及这些商品的品牌名称,而是用一些具有极强指向性的奢侈品品牌或款式的代号进行介绍。展示时,商品商标会贴上胶带,商品链接的图片上还会作相应的处理。而这些商品出售的价格是正品店内的几十甚至几百分之一,显然是挂着奢侈品标签的假冒商品。
售假不仅为廖某带来巨额提成收益,相较于带正品货,售假厂商还会额外提供一笔“出场费”,双重利益的诱惑下,廖某的直播间开始成为假冒奢侈品的销售渠道。而对于粉丝反映的商品问题,廖某则会交给售假商家作退换货处理,有时也直接忽略。
为逃避监管和追查,直播结束后,廖某的直播团队会删除所有涉及假冒产品的购买链接、回看视频等。然而,在为期2个月的侦查过程中,虹口警方已经将其所有涉嫌售假的直播活动录制了下来。在诸多视频证据面前,廖某及其团队的知假售假行为暴露无遗。目前,廖某及其团队共6人已被虹口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
不法商家借网红直播带假货销量
廖某作为一名主播,是售假环节中的传播者,而实际货源仍由不法商家提供。警方侦查发现,与廖某合作的上百个商家中,涉嫌销售假冒奢侈品的有近30家。
其中,一家珠宝饰品公司曾不止一次与廖某有过合作。据调查,该公司本来在电商平台就开设有网店销售自主产品,并且尝试过店员自己直播带货的经营模式。然而由于同类型的网店数不胜数,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并没有什么特色的该店始终业绩平平。随后,公司负责人何某便开始通过直播间内穿插销售一些假冒奢侈品饰品,从而带动流量和销量。几次尝试下来,何某尝到了甜头,于是为了换取更大的流量,何某开始物色网红主播为其带货。
2020年6月,何某找到已晋升为“头部主播”的廖某寻求合作,除了约定的收益分配,还额外支付一笔高额出场费。双方对直播产品达成一致后,由廖某帮其公司的珍珠饰品和假冒奢侈品饰品一并带货。在廖某的推送下,仅一场时长2小时的直播就为何某带来了近30万的销售额,其中假冒奢侈品饰品占比10%。
不同于上述公司,另一家与廖某合作售假的不法商家则是试图借用廖某“头部主播”的招牌为其销售假冒品牌商品。这些假冒服装的包装袋、吊牌、商标、标签一应俱全,廖某直播时用的也是正品的品牌介绍。而一旦有顾客询问其是否为正品时,该商家则会在原有的品牌名上加上一个后缀名,自称是自主品牌进行销售。这种掩耳盗铃的售假方式在廖某的直播推送下,销售量同样节节攀升。
目前,虹口警方已查实5家商家涉嫌售假,共计3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虹口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而对于其他曾与廖某合作过并存在售假嫌疑的商家,警方也将进一步深挖追查到底。
延伸阅读:
直播带货要迈向品质化
直播带货无疑是当前经济领域的热词之一,一部手机就能打通过去横亘在厂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中间环节,减去不少的营销成本,使消费者能以更加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商品,也让厂家拥有更庞大的消费者基础。不过,现实并非那么完美无缺,大量参与者涌入导致直播带货行业良莠不齐,一些问题不断暴露,甚至有不少消费者、商家和主播陷入维权困局。
众所周知,直播带货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带货主播水平,位于行业“头部”的主播往往名气大、粉丝多,但想要请动这些大主播却花费不菲,一些名气不大的小主播带货效果又不够理想。更难以把控的是,有的高价主播只是靠刷流量造出来的“水货”,本身带货能力并不强,这就导致一些商家入了“坑”,付出了较大代价却没有换来理想的销售量。
此外,带货商品的品质难以保障。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618”期间消费者对于直播带货类的吐槽信息超过11万条,有的是因为主播过度宣传产品功效,有的则是商家故意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消费者发觉上当受骗之后却难以挽回损失。这极大地损害了直播带货行业的信誉与口碑。
直播带货是新业态,同样须遵守市场经济规则。商家和主播不能将直播带货作为“一锤子买卖”,只想着如何把商品卖出去,却不考虑和尊重消费者权益。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诚信经营始终是应当坚守的从业底线。直播带货必须加快品质化建设步伐,通过相关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让行业内各方参与者都能够按照规则运作,共同营造和维护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夯实行业长久发展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