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工程总承包作为促进工程建筑提质增效、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提升建筑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已得到国家层面的大力推进。
在2016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深化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推广工程总承包制”。同年,住建部也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倡导建设单位应优先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其中,政府投资项目和装配式建筑应积极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
众所周知,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系统性特点决定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必然要求全产业链协同,实现设计、生产、施工等环节的有效衔接。在2016年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支持大型设计、施工和部品部件生产企业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健全管理体系,向具有工程管理、设计、施工、生产、采购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型”。
就目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看,一方面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解决中国建筑业发展长期存在的粗放增长问题,通过发展装配式建筑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最终建立先进的技术体系和高效的管理体系以及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因此,发展装配式建筑,必须从生产方式入手,注入和推行新的发展模式。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是现阶段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有效途径。
发展装配式建筑并推行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建立先进的技术体系和高效的管理体系,打通产业链的壁垒,解决设计、生产、制作、施工一体化问题,解决技术与管理脱节问题。除了解决以上问题以外,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还可以保证工程建设高度组织化,实现资源优化、整体效益最大化。这些效益与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与目的不谋而合,具有一举多得之效。
那么,什么是工程总承包模式?简单的说,它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按照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对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实行全过程的承包,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等全面负责的承包方式。目前它主要分为DB模式、EP模式、EPC模式、LSTK模式,无论哪种模式,其目的都是在实现工程功能的基础上,更好、更快、更省,对业主、建设单位、社会都是有益的事情。
综上所述,发展工程总承包模式,有利于响应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即以现代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替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发展工程总承包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管理的效率,即在当前形势下要整合优化全产业链上的资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设计、制作、施工一体化问题;发展工程总承包,有利于消解装配式建装配式建筑筑的增量成本,即总承包企业能够全局性地配置资源、高效率地使用资源,避免浪费。发展工程总承包,有利于专业分工合作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即建造出高质量、高品质、低排放、低能耗的建筑产品。
从发布的政策,再到它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我们可以看到主管政府部门对工程总承包模式价值的认识在逐步深入。毫无疑问,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春天正在到来。从提出概念到逐步落实政策,经过漫漫30年的长路探索,工程总承包的走向促使中国的建设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虽然工程总承包模式已经迎来久违的春天,但是由于建筑企业对此的认识依然处在初级阶段,从事工程总承包的项目不多、具有工程总承包能力的企业不多、熟悉其业务的专业人员不多等,使得我国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与国外相比在能力上依然面临很大差距。
都说,任何一种产业的革新与发展,都需要专业、有素质的人才,工程总承包模式作为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流趋势也不例外,纵观国内的工程总承包发展现状,建筑企业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团队。EPC模式作为其模式的一种,业务发展需要懂项目管理、懂国际语言、懂法律、懂财务控制、懂客户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是国内建设企业普遍缺乏的。
另外,国内建筑企业不仅面临人才数量短缺,在如何让现有人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方面也存在管理上的问题,很多企业人才激励机制都不到位。同时,在内部组织上,国内大型建筑企业内部管理比较松散,其总部往往难以实现对项目总体控制、采购实施、施工管理、等方面的有效管控。因此,要把培养具有项目综合管理能力、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和战略性采购体系等诸多方面形成整体合力,才能全面实现工程总承包的业务模式转型。
为进一步促进装配式建筑向前发展,邮电通信人才交流中心决定开展有关“装配式工程师专业技术等级考试”,学员通过培训学习后,得到邮电通信人才交流中心颁发的相应等级的专业技术证书。
在装配式建筑迅猛发展,投资规模也将日益增大的背景下,可以预见,未来建筑企业要从事总承包业务,必须要从勘察设计总承包企业大量引进人才,才能促进设计企业和施工企业之间的融合。
--推广
来源: 北国网 | 作者:王新文 | 责编:华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