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展看希沃:“智屏互联”如何助力高校数字化?

2020-11-04 12:14:09 作者: 高教展看希沃

希沃希望通过“品课”将高校老师从繁重的班级管理和统计工作中解放出来。学生可以以扫码的方式完成签到,课程中则能够通过自己的终端和老师互动。

品课也能让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更加直接。以往,老师分享ppt、布置文献预习任务往往需要通过班委传达。品课则不仅解决了材料分发的难题,而且能帮助老师搜集学生预习、复习情况,将教学延伸至课堂之外。

从高校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不管是研讨型的seminar,还是翻转课堂,似乎都是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舶来品。实际上,中外高等教育有着天壤之别。尤其是部分发达国家教育预算紧缩后,其高等教育的丰厚资金和丰富资源建立在提升学生经济门槛之上,发挥不了平衡贫富差距的作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向普及化方向不断发展,不可能照搬和复制西方模式。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建设“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无疑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变轨超车”的关键一环。

数据主导,助力高校打造 “金课”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50%,进入普及化阶段,但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依然十分有限且分布不均。2017年,我国985高校的招生人数为15.8万人,仅占当年全国高考报名总人数的1.68%。

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和分布不均,让部分高校不得不开设一些由非业界或非专业老师教学的“水课”。高等教育要想实现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解决“水课”。

金课建设计划应运而生。2019年4月,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个部门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其中,一流课程“双万计划”要建设10000门左右国家级一流课程和10000门左右省级一流课程,包括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各类型课程。

打造“金课”,既需要信息化工具的硬件支撑,也需要改变单向的教学形式。

在过去,高校在打造精品课程上已经有所尝试。2012年,美国顶尖大学曾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掀起MOOC风潮。但是,慕课更像是名校的招牌广告,普通高校要如何苦练内功,打造自己的“金课”?

希沃将摄像头整合在大屏中,同时完成课堂情况和屏幕显示的录制。这种“伴随式静默采集”能够将日常教学数据留存常态化,解决了以往布置机位耗时耗力,干扰师生注意力的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常态化留存课堂数据有助于学校打磨自己的“金课”。录制完成的课程既可以校内研讨学习,进一步打磨精品课程,也可以对外输出和交流。沉淀下来的优质课程,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和优质课程匮乏的难题。

在魏振水看来,常态化课程录制还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尤其是高职校存在大量实操课程,学生仅靠课堂上几十分钟的观摩难以掌握,课下回顾精品录播则能有效解决课堂盲点。

改变水课“我讲你听”的单向填鸭是打造“金课”的另一痛点。既然想通过金课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就必须让学生有效参与到课堂中,形成主动学习。

借助希沃品课,高校教师能够设置题目与学生在课堂中互动,第一时间得到教学情况的反馈。

客观题反馈能够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和掌握情况;主观题则能以“词云”的形式统计学生的答题关键词,进而洞察学生的答题思路。魏振水说,那些“小云”往往是学生的创新点,老师可以由此展开个性化教学。

从“数字教室”到“智慧校园”,营造“舒适学习、自动化管理”的新校园也是希沃努力的方向。除了智慧大屏这样的交互智能教学设备,空调、窗帘、灯光等环境调节设备也将集成在智能讲台的中控里。这不仅可以使教室设备的操控更加便捷,还有助于高校半开放式校园的管理。

截至2020年8月,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到98.7%,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教室达402.8万间,93.1%的学校已拥有多媒体教室,其中74.2%的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为信息化教学夯实了基础条件3。相比之下,高校信息化、数字化之路依然漫长。围绕“智屏互联”的理念,希沃将携高校数字教室、小组研讨教室、校园物联等多套解决方案,在11月8日-10日举办的第55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与教育界同仁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