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展看希沃:“智屏互联”如何助力高校数字化?

2020-11-04 12:14:09 作者: 高教展看希沃

转载自 亿欧网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发展快车道,如今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首次突破50%1,高等教育已经迈向“普及化”新阶段。

在一轮轮扩招背后,我国高等教育依然面临着教师资源有限、优质课程匮乏等问题。2018年,教育部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希望通过打造“金专”、“金课”,培养高素质人才。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可能亦步亦趋式地追随西方发达国家,这条“变轨超车”之路无疑需要借力现代信息技术。相比智慧课堂已经普及的基础教育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信息化程度依然较低,学生学习、老师授课和学校管理都缺乏有力的工具抓手。

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提出要打造“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和“智慧校园”,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变轨超车”。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探索尖兵,希沃围绕高校信息化形成数字教室、小组研讨教室和校园物联等多套解决方案,助力高校数字化。

数字教室助力高教“变轨超车”

曾几何时,我国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的代名词,平均每万人中大学生的比例一度低于印度。在那个时代,国内高校生承担着专业突破的重任,平均6.83:1的生师比2(1992年)也利于老师密切地与学生交流,进行专业指导。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仍长期停留在10%以下1,“百里挑一”式的高校学生规模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速度。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开启“扩招模式”,高等教育也由此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阶段和普及化阶段迈进。

随着普通本专科招生接近千万,社会更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希沃副总裁、前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师教育出版事业部主任魏振水看来,培养复合型人才,既需要通识型大课,也需要专业型小课。

通识型大课负责提升学生认知的广度,学生规模往往几十甚至上百人。在传统的阶梯教室里,投影ppt是课堂唯一的焦点,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单向教学”难以改变。在希沃看来,阶梯教室的场景内仍要解决“演示”的需求。110英寸乃至200英寸的大画幅显示屏和影院级音响,能够有效改善老师授课设备,提升学生听课效果。

解决“教”的痛点后,“学”的痛点也需要解决。动辄上百人的公共课,老师难以关注和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希沃提出“智屏互联”的概念,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平板和手机设备同步授课内容,而且能够参与课堂互动。在设备互联的基础上,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学习实现数据互联,助推老师改进教育决策,完成师生间的情感互联。

专业型小课肩负着深究专业学习的重任。除了常规“讲授式”课堂外,“研讨型”教学也不可或缺。因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既需要同学间互动讨论的激发,也需要老师的评价指导。希沃小组研讨教室解决方案能够实现多屏协作和联动,激活每个学生参与思维碰撞。

对高校而言,除了需要信息化解决方案改善教学形式外,如何为高校老师有效“减负”,也是难点。

和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不同,高校教师同时肩负着教学和科研的重任。一方面,“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形成了重科研轻教育的高教现状;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高校老师想对每位学生都做到“望闻问切”很不现实。

从战略层面看,国家希望通过改革教育评价体系,让高校老师的工作重心回归教学。10月13日,教育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就明确提出,要改革教师评价,“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立” 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

从教学管理层面看,高校教师每周可能要面对两三百名来自不同专业课和公选课的学生,非常缺乏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的工具。老师对学生的平时考核只能停留在签到和问答上,如果碰到上百位学生的公选课,连签到和问答也只能抽查。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