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积科技:打造模块化集成建筑领域科技型服务商

2021-05-11 17:27:17 作者: 优积科技:打

   搭建一张桌子大小的“乐高千年隼号”玩具要多久?

  乐高老玩家的回答是一周。

  建造一座售楼处300平方米要多久?

  优积科技CEO刘其东的回答是5天。

  对于建造行业而言,降成本、提效率是各家房企始终关注的问题。在传统土建作业模式下,成本、效率和质量,几乎是不可能同时实现,很多企业在降低成本、加快进度的同时,出现频繁的质量问题,甚至严重安全事故。而优积建筑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积科技”)的模块化建筑解决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做到了“又快又好又省”。

  2019年,优积科技的保利·云上可拆卸售楼部仅用5天就完成了售楼处的现场搭建交付。建筑模块11月14日运达现场,11月18日完成组装,前后仅5天时间!

  

 

  在2.0版模块化售楼部中,优积科技更是仅用8天就交付了1000平方米大小的售楼部——4月18日发货,到4月20日吊装,再到4月28日交付,耗时仅仅8天。

  除了“几天建造售楼处”外,优积科技还创造了“1个月建造一栋星级酒店”的速度奇迹:2015年,优积科技用15个现场工人,仅花费26个晚上,就在全球最繁忙机场之一的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区域兴建了一座有243个房间,10层建筑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永久性酒店建筑。这是新加坡第一个使用整体模块化技术的建筑项目,也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个模块化五星级酒店项目,该项目被当地人誉为“珍珠之翼”“模块之冠”。

  优积科技用一次次实践刷新造楼速度。这一“神仙速度”背后是模块化建筑的神奇“魔力”。

  优积科技CEO刘其东解释说:“模块化建筑可以理解成一个搭乐高的过程。”模块化建筑来源于一个一个的单元组件,施工人员在场外制作这些单元体量,然后把这些单元体量运输到项目场地再进行组装。几乎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用乐高搭建的梦想小屋,形态各异的多彩小模块拼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刘其东希望用模块化的方法为大家“构建梦想中的建筑”,不是过家家式搭积木,而是让梦想照进现实。

  优积科技正是凭借这样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复制粘贴”式的速成神话。作为模块化集成建筑的先行者,优积科技致力于运用创新专利建筑技术,为房地产开发项目提供质量更好、更快、更经济和可持续的模块化建筑解决方案。刘其东自信地表示:“未来,我们会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相比于传统建筑,刘其东认为模块化建筑具有显著优势。一方面,模块化建筑减少了对案址作业场地的占用。传统的建筑模式基本上是在地建造,无论是古代的城堡还是现代的住宅,建筑与场地都是一种紧密的依存关系。另一方面,模块化建筑的“异地施工”减少了现场施工中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对场地季节和气候的依赖、交通运输对环境影响、粉尘对空气的污染、施工精度的不可控、以及高昂的人力成本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大大减少,加快了施工进度、减少污染和控制成本。

  

 

  另外,刘其东也非常看重建筑的环保性能和绿色可持续发展。他坚信,“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就是绿色。”在可循环利用的角度,传统建筑的寿命大约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而建筑中的使用者和使用方式可能会发生很多的变化与更迭。传统的建筑方式对这种使用方式的变化通常是无能为力的,通常只能通过室内装修的方式进行改变,带来大量的浪费。而模块化建筑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改变而调整建筑的空间与结构,既可以满足使用者的功能诉求,也能节约有限的空间和资源。在一次利用之后,还可以重复利用。以保利泉州时光印象售楼处为例,该售楼处拆除用时5天,运输用时1天,再次安装用时7天,约15天原样平移到漳州,再次使用,大大节约了成本。这种以工业化、信息化、绿色化三化合一为特征的新型建筑工业化代表着未来发展趋势,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低碳循环发展的主要举措。

  

 

  在考虑经济和环保效益之外,模块化建筑在审美效益上也毫不逊色。行话说,“建筑的内核,即是美学的本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提升,除了快速高效外,建筑美学也成了衡量造楼水平的重要指标。建筑是一种艺术行为,一种情感现象。构建于时代脉搏之上的人居设计,融入美学的精神与力量,注定会成就一段美丽的传奇故事。理想的空间,必须对建筑、艺术、美学有深入的认识——而这一点,模块化建筑也能满足。

  以保利·云上项目为例。在优积科技的保利·云上项目中,售楼部设计采用了一种未来感和金属质感的横向序列布局,从周遭环境中突显出来,同时实现了室内、室外的宽景视野对望需求。在设计中,建筑师通过框景反射的形式回溯侘寂古朴的传统美学。采用的材料为通体银白色金属质感材料、超白玻璃、水磨石,整体建筑充满未来感,仿佛在水面上轻盈悬浮。对于外立面的材质选取,巧妙地设计为可更新表皮。玻璃与金属板的结合,透明与反射、冷酷而锐利。这两种不同特性的材料,通过嵌入组合,既有理性的秩序,也促成了更多的空间场的仪式感。因其独特的建筑美感,该项目还获得了意大利A'DesignAward国际设计奖金奖、德国标志性设计奖和第十五届金盘奖福深赛区最佳预售楼盘奖三项大奖。

  实际上,模块化建筑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在20世纪,勒柯布西耶就提出“建筑是居住的机器理念”,希望建筑能够摆脱材料和结构的限制,成为更符合人类需求的空间产品。1972年,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设计了一座中银舱体大楼,该楼就是一栋典型模块理念建筑。黑川与运输集装箱生产厂家合作,大量采用在工厂预制建筑部件并在现场组建的方法,所有的家具和设备都单元化,收纳在2.3m×3.8m×2.1m的居住舱体内。早期的模块式建筑主要为了适应快速建造和低成本的社会住宅的需要,在今天,模块化建筑更是因其独特优势快速发展。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