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交易市场现状2021新消息:交易市场启动后会怎样?

2021-05-14 00:01:44 作者: 中国碳交易市

  8个碳排放交易试点无法流通

  据今年4月初中信证券《碳中和专题研究报告》,全国碳交易市场将于2021年年中启动,2225家发电企业被首批列入重点排放单位,水泥、电解铝行业或随后纳入。

  另据媒体4月下旬报道,目前,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系统与交易系统进一步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登记交易结算相关规则、管理条例等将尽快发布,预计5月底前所有的筹备工作将完成。

  事实上,早在2011年,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以及深圳等8个省市被列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主要覆盖发电、建材、钢铁等高耗能行业。

  碳交易市场启动在即,在赵越看来,依然存在较多问题。“这8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是以区域分隔形式存在的,这也就意味着不同地市间的碳排放权无法流通。此外,全国碳交易市场首批纳入仅有2000余家电力公司。未来只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年的行业才会被纳入到全国碳交易市场,这将表明由于特定的进入门槛限制,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初期参与程度较低。”

  造成这一现状有一定的历史缘由。郭海飞4月27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回溯2011年刚开始试点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并没有被强制性进行碳排放管控,只是通过鼓励引导高耗能企业减排。毕竟试点就是进行测试,为以后摸索总结经验,进行全国推广。 ”

  徐楠进一步分析,目前我国碳市场的主要交易产品包括地方配额和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两大类别。中国的各区域市场之间是不连通的,基于排放特性的不同存在不同的行业侧重,行业和地域的差异是存在的。“‘碳市场’并非天然地意味着集中交易的全国性碳市场,而是与经济体的很多基础要素有关,与相关法律和政策体系设计更是密切相关。”

  “中国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对应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机制。该减排量可用于以上各试点市场的控排企业履约,也可以支持企业或个人进行自愿交易。预计‘2030实现碳达峰、2060实现碳中和’目标将大大推进自愿交易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徐楠对时代财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