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阿里巴巴公布两项数据:2020年,阿里巴巴平台县域商品销售额达1.2万亿元,农产品销售额为3037亿元,继续保持全国最大县域商品和农产品销售平台地位。
根据日前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县域是乡村的主要场景。县域商品销售数量再创新高,充分展示出中国乡村经济的活力。
多年以来,阿里巴巴一直稳居中国最大农产品销售平台。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报告显示,2018年淘宝天猫占全国县域农产品市场份额约75%,是中国农产品线上销售主渠道。2019年,阿里平台农产品交易额为2000亿元,2020年交易额实现50%的增长,突破3000亿元大关,稳居各大平台首位。
谷贱伤农,农产品不但要卖得掉,更要卖出好价格,才是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7日,记者在甘肃礼县新农人张加成的淘宝直播间看到,他坐在果园里拉着二胡,买家在直播间里热烈讨论着“张大爷拉的这是‘十送红军’吧?”2020年,60岁的张加成在淘宝上卖出了近30万斤苹果。
以前二道贩子苹果收购价不到2元,卖果汁厂才几毛钱,而如今优质的礼县花牛苹果跳过中间商,直接卖到了六七元一斤,这是以前老张不敢想的价格。从前,礼县苹果要“蹭”洛川苹果的名气才好卖,现在一句“‘礼’尚往来”,越来越多消费者记住、认准了礼县花牛。
(丰收了的张大爷在自家院子里进行直播带货)
从礼县苹果到巨鹿金银花,从赣南脐橙到普安红茶,从城步蜂蜜到渭源土豆,通过阿里“春雷计划”,全国近1000种地域农产品走上品牌化道路,变成“有名有姓”,乡村也享受到了数字化发展的红利。
2020年是农产品线上销售爆发的一年,直接原因是疫情导致传统销售渠道阻滞,更深层次原因则是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中国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始于阿里巴巴,2008年阿里驰援青川,帮助地震灾区发展电商,2014年,阿里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开始构建县乡村电商服务体系。近年来,阿里巴巴更是重投入,助力建设开放的“乡村新基建”,积极推动互联网与乡村实际相融合。
在农业产地端“最先一公里”方面,阿里五大数字化产地仓在2020年全面建成投用,一年可将100万吨生鲜农产品直供全国餐桌。菜鸟物流共配中心落地1000多个县域,乡镇和村级共配点3万多个,组成一张乡村物流大网,让优质农特产品不仅让人看得见,还能高效低价运出去。
在农业销售端“最后一公里”方面,阿里巴巴利用沉淀了20多年的数字化能力,打造了淘宝、天猫、盒马、淘宝特价版多维度电商及新零售平台,对接生产者、消费者不同层次的供需,助力农产品品牌打造,鼓励农民种好果子,打破“丰产不丰收”的怪圈。
2021年初,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阿里巴巴脱贫基金自2017年12月成立,至2020年底,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在阿里巴巴平台网络销售额已超过2700亿元,其中,2020年销售额达到1102亿元。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网络零售总额为3014.5亿元。
除了电商,阿里巴巴脱贫基金还在教育、健康、女性、生态等方向进行布局,乡村教育人才计划直接影响学生15万人,15所乡村寄宿制学校改造完毕;“顶梁柱”项目募集善款3.4亿元,为1138万人次建档立卡户提供健康保障;“加油木兰”项目累计受益贫困女性人次达238.8万;蚂蚁森林带动超过5.5亿人参与到生态治理中,在荒漠化地区种下真树2.2亿多棵……这些项目在政府的引导下,精准流向了最需要的地方和人群中去。
阿里巴巴还先后派驻两批共11名平均工作10年以上的老员工,作为脱贫特派员,全脱产到脱贫一线挂职,把农村数字化的一整套思考方式、数字技术、运营经验,带到各个贫困县。
(11位阿里巴巴脱贫特派员合影)
如何探索一条通往乡村振兴的数字之路?答案必然存在于实践当中。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如何能向下兼容市场,向上滋养产业链,助力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是摆在平台型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阿里巴巴对这条路的探索已经超过十年,除了持续建设全国最大的县域商品和农产品销售平台以外,更是在不断探索一条从观念出发,到教育,方法论,价值链,产业模式的数字乡村建设之路。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