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山:杨佴旻的艺术观

2021-05-28 17:56:47 作者: 李小山:杨佴

  我们从这里来? 中国画 144.6x366.5cm 2019年

  杰夫•昆斯(Jeff Koons) 宣纸、墨、国画色 171.5cmx95.4cm 2019年

  水墨画的革新是当代画家无法绕开的课题,多年来众多画家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心力和劳动,为什么成果寥寥呢?杨佴旻认为其中重要的一环是水墨画家仍然没有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抱着传统“水墨为上”的陈旧观念不放,他解释道:“正说明了水墨画的色彩表现难以挣脱‘旧系统’框架,难以给愈益强烈的色彩表现以一个应有位置是中国画现代化的盲点——中国画由墨相向着色彩转向是近百年中国画家实践中的难题……林风眠正是在浓墨与重彩的交融中求得了和谐。虽然他所开创的这一条路还有待完善,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派系,但探索还在继续,新水墨的影响正在日益崛起,目前在中国画坛,水墨重彩画风已经是一个重要的创作方向,也定当形成气候,成为未来中国画的主流。”杨佴旻反复强调色彩在水墨画创作中的重要性,准确地切中了时弊,回顾近几十年来的水墨画创作,几乎极少有画家愿意在色彩的强度和丰富性上下工夫,水墨单色仍然一统天下。这必然造成水墨画表现力的单调和贫乏。杨佴旻发出疑问:“面对万紫千红的世界,为什么要把水墨画定格在单色上呢?因为它的名字叫‘水墨画’吗?”他进一步说:“事情到了现在,如果我们还墨守着那单色,岂不是如同不让一个少女穿色彩鲜艳的衣裳一样吗?一直憋在心里的一句话,今天就冒昧的说出来:在宣纸上进行实验的,我的朋友,我的同志们,在你们的墨色里添加上颜色吧,你的画面一定会更具魅力!”

  请记住,杨佴旻大声疾呼的“色彩”并非简单的与水墨对等的表面样式,色彩代表了一种立场和灵魂,对于像杨佴旻此类一心进取的画家而言,表面的样式仅仅是结果,他希望从源头上推陈出新,意义自然非同一般。在他与我的交谈中间,他常常不自觉地陈述自己对“技法”的迷恋,用他的话说:“笔墨、意境永远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伟大遗产,但千万不要因为它伟大,就被束缚了手脚;不要以为水墨画的新旧在于题材,而是取决于技法,在于画家本身的灵魂。”在他看来,技法不是单纯的作画技巧,不是简单的笔触、肌理和色块,技法是驾驭画面的缰绳。没有新的技法,就没有新的方向,正如他考察了日本画和中国画之后发出的感慨:“日本画已初步完成了它的现代化形态,因为它已凸现出一个与现代审美意识相适应的和稳定的形式结构。创作思想的统一化,风格上的现代化,语言上的纯粹化,技法上的创新化是它的一般特征。日本画在整体形态上走出了传统,但包容在作品中的精神内涵和美学感觉是日本民族固有的。”所以,杨佴旻特别期盼“出现思想与技法高度统一的中国画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