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到底怎么了?2021价格走势暴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021-06-17 12:05:30 作者: 猪价到底怎么

  光大证券:2021年1月以来,猪肉价格从48元/公斤暴跌至23元/公斤,不到半年时间暴跌超过50%。

  猪价暴跌的原因比较简单,就是存栏恢复,导致猪肉价格回归正常。

  在简单的逻辑背后,我们认为对资本市场有如下启示:

  第一,猪肉价格暴跌,深层逻辑是养猪利润的均值回归;无差异商品的经济利润应当为零,利润均值回归对于大宗商品普遍适用,这也是我们看空下半年大宗商品的主要原因。

  猪肉作为一个基本无差异的产品,符合完全竞争市场模型,本就不应当具有经济利润。

  2019年由于非洲猪瘟导致减产,进而导致猪价暴涨,结果是养猪利润达到历史性高位。

  养猪利润的暴涨,吸引无数显性、隐性的养猪者入场,供给快速恢复,导致价格大跌,养猪利润回归常态。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完全竞争市场模型:商品价格高,一方面会抑制需求,另一方面会促进供给,结果价格高难以维持,最后回归正常利润。

  这个逻辑其实完全适用于绝大部分商品,普遍存在明显的利润均值回归特性。

  甚至受国内政策影响较大的螺纹钢利润,也存在很明显的利润均值回归。2016年开始供给侧改革,螺纹钢利润大幅上行,然而之后螺纹钢利润持续下行,基本回到原点;本轮市场炒作碳中和,螺纹钢利润暴涨,目前又已经回吐近半涨幅。

  这也是为何整体上看,大宗商品价格基本是区间震荡的原因,2006年-2021年,CRB指数基本在300-600点震荡,并未出现趋势性上行。

  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尽管全球对商品的总需求和总供给都在上升,但是完全竞争商品的利润均值回归特性,制约着商品价格的波动范围。

  与完全竞争商品不同,垄断或者寡头竞争产品的价格可以持续上涨,例如茅台、五粮液等酒类价格是趋势性上行的,核心地段的房子价格也是趋势性上行的。

  我们认为,疫情并不会改变上述经济规律,大宗商品价格仍然具有利润均值回归的特点,超高利润不可持续,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可能性较大。

  从具体驱动因素看,美国财政刺激脉冲效应见顶,美国复苏结构由地产、耐用品转为服务业,海外生产逐渐恢复等均有利于大宗商品价格回归历史均值。

  第二,官方数据生猪存栏快速恢复,而民间调研的存栏因“疫苗毒”出现二次下行,市场炒作猪价反弹的预期很强。从目前的结果看,这是一次官方数据完胜民间调研的典型案例。

  今年初“疫苗毒”事件出现,简单讲就是某种新型猪瘟病毒传播,导致市场普遍预期6-8月会出现缺猪的情况。

  今年是生猪期货上市的第一年,民间生猪调研非常多,结论都指向生猪存栏受疫苗毒影响二次下降,这导致仔猪价格一度出现反弹,同时生猪期货在年初一度暴涨,生猪期货持续保持高升水。

  从生猪期货投资策略看,很多人希望在5-6月做多9、10月合约,主要依据就是疫苗毒和民间调研的生猪存栏二次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