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时深度】两千多家在印外企为何“跑路”了?

2022-08-18 09:45:17 作者: 【环时深度】

土地是个难题

如何获得土地也成为跨国公司在印度发展的难题。据印度the print新闻网报道,该国的土地法未能平衡土地所有者的利益与印度的发展需要,打击了外企的投资积极性。以印度首条高铁——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为例,这段铁路全长508公里,其中约100公里位于孟买所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2015年,日本获批建设这条铁路,项目2017年动工。日媒近期称,目前这条铁路只修了10公里左右,而土地不到位是造成工程延迟的主要原因。报道称,截至2021年9月,马哈拉施特拉邦仅征了30%的项目土地。

印度the print 新闻网对比了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与日本铃木汽车在古吉拉特邦工厂的生产情况。报道称,特斯拉与上海市政府达成协议和向客户交付第一辆汽车仅相隔537天。马鲁蒂铃木印度公司(母公司为日本铃木公司)的工厂从和地方政府达成协议到生产花了近5年时间。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当地土地价格投机性上涨带来的征地难问题。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印度政府对本国企业的保护政策等都成为限制外企投资的因素。此外,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的报告显示,印度商业法律中有大量涉及监禁犯罪者的条款,凸显了企业家在印度经商面临的风险。

给8亿人发大米意味着什么?

印度一直希望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并在2014年高调推出“印度制造”计划。为实现这一目标,新德里近年来一直试图吸引跨国公司将其生产基地从中国转移到印度。美国也一直希望印度崛起,以此遏制中国。然而,现实却让美国等西方国家失望了。

美国《国会山报》日前发文,呼吁拜登政府关注多家跨国公司退出印度的现象。西方认为,新德里只有实现更高的经济增长,才能挖掘其经济和军事潜力,遏制中国发展,而这只有在更多外国投资流入印度以及印度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尽管印度经济预计将在2022年增长8%,在2023年增长6.9%,但这低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初预测的12.5%和8.5%。此外,印度的增长归功于其庞大的消费市场,而不是外国直接投资(FDI)的增加。从2019年至2021年,全球流入印度的FDI比例从3.4%下降至2.8%,而中国在全球FDI中的份额从14.5%上升到20.3%。

2014年莫迪上任后表示,他将采取多项举措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并力争在2017年将印度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排名提升至前50。虽然截至2021年,印度尚未实现这一目标,但在去年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印度排名第63,是近年来上升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然而“印度制造”并未按计划大幅提升印度的制造业。

据美国《财富》杂志印度版报道,新德里计划将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25%。然而,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印度制造业占总增加值(GVA)的比例从2018财年的18.4%降至2021财年的17.8%。在2022财年,这一数字预计将上升到18.2%,依然低于25%。

此外,《德干先驱报》近期报道称,印度国会常设委员会在《新冠肺炎后的经济吸引投资:印度的挑战和机遇》报告中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外国企业,多数选择了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只有极少数企业来到印度。美国《财富》杂志印度版提醒说,上述数据并非是印度政府提供给国会的,而是印度国会根据媒体的报道总结的,这说明印度政府没有对相关企业的动向进行追踪。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8月9日发文,称印度的劳动力素质和基础设施水平远远落后于中国。除此之外,印度社会的分裂以及盛行的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导致其无法取代中国在制造业的地位。莫迪此前在接受印度《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疫情暴发后,在封锁期间,印度政府在向8亿印度人分发大米等方面取得“无与伦比的成功”。《亚洲时报》指出,莫迪提到的数字对希望进入印度的外国公司至关重要。在印度13.8亿人口中,有8亿是贫困、低收入或中低收入人群,他们从政府领取粮食补贴。这些人不会是西方公司昂贵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者。外国公司不会因为一个国家的人口多就进入这个国家,人们需要有足够的购买力来消费它们的产品才行。相较之下,中国既是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中国大约有8亿的中高收入人群。据估计,印度的购买力只有中国的20%。

《国会山报》认为,西方对印度成为现代化、繁荣国家的希望,并没有按照一些人在21世纪头几年所预测的速度实现。印度目前还不足以成为中国的“劲敌”。不过,虽然存在各种挑战,但印度的市场规模和地理位置仍会使其成为一些外国公司青睐的“热土”。